四月,正是黔中春意正浓的时节。

    因为温差的原因,山区的春天,较之大平原,总是姗姗来迟,后世曾有诗云:“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说的便是这番景象。

    但即便是步履蹒跚,春天的脚步,还是不可遏止的走近了,而且,一旦来到,便势不可挡。

    远处,群山巍峨,层峦叠嶂。一场场透地的春雨,将群山洗涤得更加葱绿。黔中的山,没有诱人的花海,但仍然五彩缤纷;没有嶙峋多姿的奇石,却也不失瑰丽端庄。

    身处大山的怀抱,享受着江水的滋润,黔中古城,粗犷中包含着柔媚,端方而不失灵动。

    东门。

    城外的官道上,一辆外表简约,内里却极其豪奢的马车,在百余名甲胄鲜明的军卒护卫下,缓缓行驶着。

    车内,白练面对着几案上堆积如山的竹简,手执毫笔,圈圈点点,一贯勤勉的他,是不会浪费漫漫旅途之上,这大把的闲暇时光的。平日里公务繁忙,没有时间读圣贤书,眼下这几个月枯燥的旅途,正好可与先哲们进行一次心灵的交流。

    车窗开着,纱帘低垂,车厢内,一如平日家居,焚着檀香。

    岑杞骑在马上,回头望着渐行渐远的古城巍峨的城墙,内心中充满了焦虑。

    前夜,他在油坊里等了一夜,没有等到胡大和牛二两人回来,昨天,他又等了一天,还是没有这两人的踪影,他强烈预感到情况可能不好。昨夜,他继续来到油坊等着,希望能出现奇迹,但结果还是令他倍感失望。

    他不能确定胡大和牛二到底是怎么了,难道这两个家伙感觉任务过于艰难,跑了吗?不能排除这种可能。

    虽然岑杞为了约束胡大和牛二,给这两人偷偷入了军籍,而大秦对军卒逃亡有着极其严苛的处罚,但也不排除这两个出身江湖的游侠,根本就不拿律法当回事,一见事不可为,撒丫子溜了。

    或者说,这两人失手了,被李鹤捉住了?也不大可能!今天一早,李鹤来给郡守大人送行,还和岑杞之间互致安好,谈笑风生,丝毫看不出任何的异样啊,难不成这李鹤小小年纪,便有了如此深的道行?

    想不通!

    此时,岑杞心里开始有点后悔了,自己被愤怒冲昏了头,这事做的有点托大了,虽然自己根本不在乎李鹤,但也没必要到处树敌不是。何况,自己有的是时间,从咸阳回来再做安排不是更从容一些吗?何必匆匆忙忙急着下手呢,连转圜的时间都没给自己留。

    唉!看来这人呐,还真的不能冲动,一念成神,一念也可成魔,任何一个不够严谨的想法,一朝付诸实施,就不再回头了。

    希望这两人没有落在李鹤的手里,而是胆小跑路了,至于去了哪里,只能等自己回来,才好慢慢查寻了。

    黑旗猎猎,车行粼粼,军卒们的步伐整齐而有力。在岑杞无边的思绪里,大队人马奔着咸阳而去。

    李府,东阁。

    当从李鹤嘴里得知,郡守大人的大管家竟然派人三番五次暗访李府的时候,李义觉得无比震惊的同时,也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父子三人经过仔细地考量和推演,都倾向于这件事情应该是岑杞个人所为,跟白练无关,但这个管家究竟想干什么,他是否已经知晓了项智的身份,便无从得知了。

    有鉴于此,出于安全考虑,李义还是主张给项智换个地方居住,但究竟换到哪里,三人莫衷一是。而且,怎么跟项智开口,也是个大问题,毕竟,这个话题太过敏感,一句话不慎,不但可能损害李氏已有的美意,还可能伤害项智的自尊,如此,就真的得不偿失了。

    考虑再三,始终没有太好的解决办法,在一旁一直默不作声着的李鹤叹了口气,问道:“大兄,我听说作坊最近有船货要送往庐邑,是吗?”

    李为点点头说:“是。”

    李鹤看着大兄,说道:“这趟货我替你押送吧,你就不去了。”

    李为奇怪地看着李鹤,不明白他的意思。

    “是这样,这次去庐邑,我打算把项智带着。”李鹤迟疑了一下,继续说道:“项智曾经央求我,找个机会带她去跟大将军见上一面,毕竟人家父女情深。而且自负刍宫变,大将军连女儿是死是活都不知道,我觉得这个要求不过分,乃人之常情,就答应了。这次去庐邑,机会刚好,不如我就把承诺兑现了吧。”

    “我的意思是,既然项智在我李氏客居,惹来一些波澜,而我们眼下又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不如暂时避一下风头。另外,这一次如果见着大将军,我也想听听他的意见,说不准大将军对他的爱女有更好的安排呢。”

    “我感觉,时间过去这么久了,负刍应当已经稳住了局面,一个故王妃,应该不会引起他多少的忌惮了,何况还有大将军在,只要不是过份招摇,项智在寿郢,我猜应该是安全的。”

    “假如最后大将军真的不好安排,同意项智跟我返回黔中,我想,项智至此也就彻底死心了,到时候我再跟她商量一下,看看移居何处更合适。到了那时,凭我李氏,真想藏个人,应该不是难事。”

    “父亲,大兄,我这意见如何?”

    李义沉吟良久,点点头说道:“暂时也只好如此了,老夫赞成鹤儿送小姐回去一趟,不然项小姐就是在这住着,也总是心神不宁。你说得对,其实项小姐回寿郢,尚不算危险,反倒是你,只要被发现,一定会有性命之忧。所以,鹤儿此行,只要进入楚国地界,就当万分谨慎,切不可掉以轻心。”

    “另外,无论如何,你都要赶在郡守大人之前返回,你可明白?”

    李鹤明白父亲这话的含义,点头应道:“孩儿明白。”

    李为接着说道:“既然如此,不如这样,为了节省时间,我看二弟就不必去庐邑了,船到松陵码头,你就在当地雇一艘快舟,经瓦埠湖直接到瓦埠镇,走旱路去寿郢。”

    李鹤问道:“那船上的货怎么办?”

    李为笑着说道:“无碍,货船从松陵顺江水而下,前方不远再入淝水,就到了。何况李轲和刘琦都是跟随我多年的老江湖了,无需操心。”

    父子三人,又将细节计议了一番,这件事,就这么定了下来。

    翌日,李鹤专程去了趟郡衙,向郡丞姬胜老大人告假,理由就是瓦埠湖岳丈家里急务,必须携妻子返回。虽然李鹤不是正式官身,但毕竟拿着郡府的食俸,必要的手续还是要履行的。

    接着,李鹤又和张琪一道,将四门转了一圈,查勘防务,私下里,李鹤将自己要出门一段时间的事情暗暗告诉了老师帅,嘱咐他这段时间务必盯紧点,特别是军士的操练,一刻也不能耽误。

    张琪信誓旦旦,无有不遵。

    一直忙到天近傍晚,李鹤才带着项智和念儿,悄然来到新塘码头,登上了货船。货船上,猴子和杨岱已经等候多时了,至于占越,因为北门责任重大,而且风雷营事物繁多,没有个掌舵之人是绝对不行的,李鹤便让他留了下来。

    至于随从,李鹤只带了石三和元觉两人,这两人从项智进宫起便跟着,可以算是项智的老侍卫了,彼此熟悉。石三武功底子一般,但胜在点子多,非常机智灵活,元觉手上功夫了得,但性格倔强,不爱说话,是个闷葫芦。

    一宿无话,第二天天刚破晓,这艘巨大的货船,在船工们此起彼伏的号子声里,缓缓驶离码头。

    晨曦里,李鹤负手站立在甲板上,望着渐行渐远的码头,陷入了沉思。

    身后,项智戴着斗笠,蒙着面纱,白衣胜雪,在清晨的江风里,衣袂飘飘,看着越来越远的古城,悠悠说道:“黔中,项智还会回来么?”

    李鹤转过身,诧异地问道:“小姐缘何有此感叹?要知道,你此次返家,只是探亲而已,难不成你没打算回来吗?”

    项智看着李鹤,欲言又止,笑了笑,转身回了自己的舱室。

    因为是顺流而下,又是顺风的日子多,好风凭借力,巨大的货船鼓起了满帆,隐隐有一日千里之势,竟然在十日之后,便赶到了松陵码头。

    因为押送货物责任重大,李轲和刘琦是不能离开船的,李鹤就与两人在船上告别之后,带着一行人下了船,登上码头,就在码头附近,找了一家看着还算整洁的传舍,准备在此歇息一晚,明天一早再租船出发。

    没想到刚进传舍的院子,迎面正碰上方平匆匆往外走,方平乍一见李鹤等人,也是一愣,旋即便扑了上来,居然一把抱住李鹤,连蹦带跳,嘴里只是“呵呵”笑着,神情亲热不已。

    李鹤还是去年方平去黔中送嫁时见过他一面,此番再见,眼看着方平日渐成熟的模样,心里也是非常高兴,两人把手言欢。细问之下,才知道方平也是押送货物返回,这下正好,李鹤省得再去租船了。

    方平见李鹤只给自己介绍了杨岱,并没有提及隐在身后的两位蒙面女子,心里知道李鹤不便,也不再问,拉着李鹤走进传舍的客堂,大声嚷嚷着,让传舍赶紧安排房间。

章节目录

荆楚风雷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小说看看网只为原作者江淮渔翁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江淮渔翁并收藏荆楚风雷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