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冬无雪,时令到了三月,没想到阴沉了几天的天空,却飘起了星星点点的雪花,雪花既小且碎,严格来说,都不能算是雪花,夹着雨点,被北风裹挟着,砸向人们的脸庞,又冷又疼。

    黔中的气候特点,果然和寿郢又有所不同。

    一大早起来,晨练、洗漱过后,李鹤仍然一如既往地骑马赶往北门,陪着占越一起,与当值的军士一起吃早饭。

    李鹤的这个已经保持了很久的习惯,并没有因为金武的刺杀事件而改变。

    因为感觉到憋气,李鹤扯下出门时被芸娘和芳姑强逼着戴上的面罩,一阵雨点夹着雪粒子扑面而来,打在脸上虽然有些疼,但吸上一口清冽的空气,肺腑立刻感觉通畅了许多。

    想着刚才出门时,芸娘杏眼圆睁、柳眉倒竖的模样,李鹤暗暗好笑,成婚以前,只有一个芳姑唠叨自己,现在好了,又多了一个芸娘。

    对于芸娘,李鹤了解的并不多,成婚前不过几面之缘,所有的交流加起来不超过十句话。李鹤只是大致感觉这姑娘性格温婉,说话细声细语的,总是一副低眉顺眼的神态,现在看来,并不尽然。

    温柔似水,个性如钢,聪明的女人,总是将个性隐藏在温柔的背后,让男人在不知不觉中就范。

    而芸娘,就属于这种聪明的女人。

    来到北门时,城门已经打开了,但行人寥寥,占越带着军卒刚刚结束操练,看着军卒们个个头顶冒着白雾,李鹤感到很满意,几个月下来,这些老爷兵终于有了一些兵的模样,虽然占越在不断地给操练加码,但并没有多少人叫苦叫累,这就是不小的进步了。当然,李鹤在这北门安置了五十名风雷营的队员,在里面也起到了不小的引领作用。

    一个队员见李鹤牵着马,站在风雪中,急忙跑过来,接过李鹤手中的马缰,李鹤拎着马鞭,正准备往当值房里去,眼睛一扫,发现城门洞里躺着一个人。

    “那是什么?”

    李鹤马鞭一指,问道。

    占越掉头一看,说道:“一个老妪,昨晚在这门洞里躺了一夜了,军士让她进到屋里躲躲风雪,她坚决不肯。”

    李鹤一听,连忙走了过去,到了那蜷卧成一团的老太婆跟前,蹲下身子观察着。

    却见那老太婆,满头凌乱的花白枯发,身着单薄的夹袍,虽然破旧,但还算干净。身体蜷缩着,可能因为寒冷,老人将夹袍的衣领拼命往上拉,想护住脸和脖子,但捉襟见肘,越往上拉,下面就露出了很长一截脚踝,寒风中,裸露在外的干瘦的小腿冻得青紫。

    看见有人过来,老人睁开了眼睛,木然地扫了一下,旋即便又闭上了。

    李鹤轻声问道:“老人家,你是哪的人?家在哪?”

    老人没有理会,闭着眼睛,继续躺着。

    李鹤站起身,对占越说道:“不能让她就这么躺着,会冻死的,我看她现在就已经有点迷糊了,赶紧来几个人,把她抬到厨房里去。”

    占越一招手,过来几个军卒,七手八脚,将老太婆抬进了专门为当值军卒做饭的厨房。

    厨房里,灶台上的两口大锅里,正熬着小米粥,冒着腾腾的热气,整个屋子,都被团团蒸汽包裹着,人一进来,便能感觉暖和了许多。

    李鹤让厨子盛一碗小米粥,端在手上,一边搅动米粥,一边观察着老人。

    也许是屋里暖和,老人渐渐地缓过一丝劲来,睁开眼睛,茫然地看着四周站立的李鹤众人。

    李鹤舀了一勺子米粥,放到唇边试了试,感觉温度差不多了,便将勺子送到老人的嘴边。

    老人紧闭着嘴,看那样子,似乎不肯吃。

    李鹤轻声说道:“老人家,吃点粥热乎热乎,等缓过劲来,咱们再说话。”

    可能是被李鹤的态度感染,或者是受到米粥的香味刺激,过度的饥饿终于战胜了惶恐,老人畏畏缩缩地张开了嘴,一勺一勺地吃了起来。

    很快,一大碗浓稠的米粥便下了肚,老人乌紫的脸上,终于恢复了一些生气。当厨子又端过来一碗粥时,老人再也不肯吃了。

    老人慢慢地整理了一下袍服,趴在地下,恭恭敬敬地给李鹤磕起了头,唬的李鹤连忙把老人拽起来,摁在矮凳上。

    “老人家,你是哪的人?怎么在这城门洞里睡了一晚?”李鹤继续问道。

    老人抖抖索索地说道:“回军爷话,老妇的家就在这北门外五里地的田村,昨天进城卖点药材,谁知卖着卖着天就黑了,耽误了出城,心说就在这门洞里猫一宿吧,以前没赶上出城,老妇也经常这样,谁知这老天爷半夜里下雪呢,幸得遇见军爷,不然老妇就要活活冻死了,唉!作孽哟。”

    李鹤点点头,对占越说道:“去把我床上的棉袍拿来。”

    自从接手北门防务,占越就给李鹤留了一间单独的当值房,防止李鹤突然在这留宿,里面一应生活用品、寝具齐全。

    占越拿来李鹤厚厚的锦袍,老人推让着,不肯穿,无奈李鹤态度坚决,这才悉悉索索地套上了。李鹤注意到,老人的左手始终捂着腰间,感到疑惑,正待要问,忽然间听到几声“叮当”作响,李鹤这才恍然大悟,老人那里可能揣了昨日卖药材得的几枚铜钱,难怪如此谨慎。

    这时候,开饭的时间到了,偌大的的饭厅里,军卒们“吸溜吸溜”喝粥的声音响成一片,李鹤一边吃着饭,一边又塞给老人两块饼,强令老人吃下,并且告诉老人,吃过饭自己会亲自送她回家。

    李鹤飞快吃完了饭,四处转了转,问了问昨晚当值的情况,便让军卒牵过自己的马来,将老人扶上马背,用袍服裹紧,自己也翻身上马,点手喊过来一名佰长,让他跟着自己一道,将老人送回家。

    两匹马,三个人,顶风冒雪,五里地转瞬即至。

    田村地处黔中城标准的近郊,直线距离也就是两三里地,站在村头,茫茫风雪中,仍然能够依稀地看见黔中城那巍峨的城墙。村里二三十户人家,放眼望去,大都是低矮破败的茅草房,在呼啸的北风中,摇摇欲坠,一副随时都要垮掉的样子。

    在老人的指点下,李鹤打马来到一处夯土小院前停下,听见急骤的马蹄声响,村里人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纷纷跑出来观看。

    李鹤将老人放下马,小院里立刻跑出两个女人,接着老人,嘘长问短。

    李鹤将马缰交给佰长,自己则慢慢走进小院,将老人的情况给两个女人作了介绍,两个女人一听,慌忙又要给李鹤磕头,被李鹤拦住了。

    听老人介绍,这两个女人,一个是她尚未出嫁的女儿,一个是她的儿媳。

    等到进了屋,李鹤四下里看了看,才知道什么叫作赤贫。一溜三间茅草房内,除了睡觉的卧榻,别无长物,而那卧榻,竟然也是夯土筑成,上面铺了几块木板而已。

    这才是真正的一贫如洗。

    李鹤就问,家里的男人呢?

    老人一听,便抹起了眼泪,儿媳稍微泼辣一些,一边流泪,一边跟李鹤介绍说,自己的男人前两年摊上兵役,上了战场,谁料一战而亡,再也没回来。去年秋天,家里又摊上兵役,屋里没了男人,无奈之下,家翁便又顶了上去,年近六十的人了,这一去,还不知能不能回来。

    老人嚎啕大哭,声色凄厉。

    李鹤听到这情况,看着老妪哀痛欲绝的神情,心里堵得难受,脑海里蓦然想起了前世读草堂圣人的《三吏》、《三别》,那声声呜咽,字字血泪,眼前的景象,不正是如此吗?

    当真是宁做太平犬,不做乱离人啊!生逢乱世,人命如草,身如浮萍,漂着漂着,不知道哪里有个巨大的漩涡,就被裹挟着沉入万丈深渊。

    李鹤翻开袖袋,将里面几颗散碎的银子和十几枚圜钱一股脑倒在了塌上,又抖了抖,再没有了,在三个女人惊恐不定的目光里,头也不回地走了出去。

    走到村口,李鹤打马回头,看着风雪之中的田村。他心里清楚,这位老人的处境,在大秦国,在华夏大地,绝不是个例,这是千千万万老百姓生活的真实写照。

    历史的长河里,所有帝国的辉煌,永远是建立在累累白骨之上;而人间所有的荣华富贵背后,一定闪烁着掠夺者的身影。

    这是千古铁律!

    刚回到北门,占越便匆匆走了过来,告诉李鹤,郡守大人有请。

    李鹤又翻身上马,往郡守衙门而去。

    岑杞领着李鹤来到后衙书房,见白练悠闲地斜靠在暖塌上,屋里,一如既往地燃着檀香,见李鹤裹挟着风雪,风尘仆仆地走了进来,白练满脸笑容,延手请李鹤塌上就坐。

    李鹤刚一坐稳,岑杞便奉上热茶,然后躬身退了出去。

    “大人召唤,所为何事?”李鹤拱手问道。

    白练笑笑说道:“没事,就是看着这漫天风雪,估计你也没啥事,找你来叙叙话。”

    说着,指了指几案上的铜盘:“你先尝尝夫人亲手做的甜米糕,如果觉得可口,走的时候包上一些带着,让芸娘也尝尝。”

    李鹤拈起一块,塞进嘴里,一吃之下,果然不错,沙沙甜甜的,还带着几分糯糯的劲道。

    李鹤点着头,盛赞一番。

    白练哈哈大笑。

    李鹤看得出来,这白练是真心疼爱娥娘,任何一句对娥娘的赞美,甭管真假,都会让他心情大好。

    李鹤本想再吃一块,陡然间,刚才田村那一幕浮上心头,便失了兴致,任白练再劝,也不再吃了。

    白练敏锐地感觉出了李鹤兴致不高,低声问道:“长史心里有事?”

    李鹤本不想多嘴,但略一沉吟,还是将早晨发生的一幕,以及自己在田村的所见所闻,说了出来。

    白练听着听着,脸上也渐渐现出凝重之色,半晌,叹了口气说道:“李鹤啊,难得你出身富贵之家,还能有如此悲天悯人情怀,白某感佩!”

    “其实你不知道,白某小的时候也曾经饿过肚子,所以,可能比你更加能体会到这些百姓之苦。”

    李鹤惊异地看着白练,他一直认为白练身为秦国贵族,一定是从小锦衣玉食,含着金钥匙长大的,却不知还有这番经历。

    白练笑笑,说道:“那段日子,不堪回首啊,好在时间不长,改日白某再跟你细述。”

    “其实,民间之苦,不要说你我,当今王上即便独处深宫,心里也是清楚的。你想想,他在赵国做质子的时候,过得是何等生活,担惊受怕不说,恐怕饿肚子也是常有的事情吧。”

    “但没有办法啊,自古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只能期望王上成就伟业之后,铸剑为犁,还天下百姓一个太平盛世了。”

    听到白练风轻云淡地这么一说,李鹤心中蓦然警醒,深悔自己多嘴。

    辖地之内,百姓如此困苦,又何尝不是郡守之耻?李鹤如此痛心疾首,教身为一郡之守的白练内心情何以堪?难不成这黔中城里,只有你李鹤忧国忧民吗?

    见李鹤陷入了沉默,白练轻轻挥了挥手,说道:“不说这些了,希望黔中父老在你我的治理下,日子一天天好过起来。”

    “今天找你来,还有一事要告诉你,过两天我要启程赴咸阳,当面向王上述职,这一来一回,恐怕要四到五个月,这期间,黔中郡里的保境安民之责,还望长史多多费心啊。”

    李鹤一听,双手抱拳,朗声说道:“李鹤职责所在,请大人放心!”

    白练点点头,继续说道:“我走之后,由郡丞姬胜大人署理郡守,你有什么事,尽可以找他。姬大人虽然做事古板了一些,但为人倒还端方。他那里我已经做了交代,李鹤但有所请,他无有不允!”

    “多谢大人!”李鹤拱手致谢。

    白练又笑着说道:“这次去咸阳,我会尽力给你争取个正经名分,老是这么不明不白地吊着你,我这里于心不忍。”

    其实,对所谓的名不名分,李鹤并不是多么看重,他心里有自己的安排和打算,但这并不代表他不需要感激涕零。

    “李鹤多谢大人!大人提携之恩,容当后报!”

    看着李鹤一脸诚恳,白练满意地点点头。

    “临行之前,白某还有一事,想跟你求证一下。”白练看着李鹤,半晌,才徐徐地说道:“李园可是你伯父?”

    李鹤心内惊诧莫名,难不成这白练在背后暗暗地调查自己?

    电光火石之间,李鹤没有丝毫犹豫,点点头说道:“是!不过……”

    白练手一抬,止住了李鹤,笑了笑说道:“你不要怀疑我在背后查你,白练自问还不至于是这种格局,你能这么爽快,我很高兴。”

    “我这人认死理,我只需要你李鹤对我忠诚即可,至于你是谁,过去干过什么,对我来说,一概不重要,我也没兴趣知道。”

章节目录

荆楚风雷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小说看看网只为原作者江淮渔翁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江淮渔翁并收藏荆楚风雷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