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秋雨一场凉。

    时断时续、缠缠绵绵了半月之久的霏霏秋雨,终于放晴了,但是气温却陡然下降了许多。一大早起来,西风独冷,屋面之上,厚厚的白霜,像极了冬天的初雪。远处,群山依然高远,层林尽染;庭院里,池荷尽枯,梧桐萧萧。

    迎着暖暖的朝阳,李鹤走出小院,被芳姑严加看管了十几天,卧床静养,今天,终于可以出来喘口气了。

    刚走出门,正碰上项智款款而来,聘聘婷婷,摇曳生姿。遥望佳人,笼罩在金色的朝阳里,遍体生辉,步步莲花,摇曳着别样的风情与美好。

    在家养伤这半个月,每天一早,项智总会准时过来探视,多数时候,项智并不多说话,只是安静地坐着。李鹤翻看竹简,每有疑问,便会跟项智请教一番。而项智,总是娓娓道来,仿佛无所不知,这让李鹤对项智的认识,又增进了几分,心里暗暗叹服,到底是大家闺秀,即便出身武人之家,在这文字之上竟然也能有如此底蕴。

    见李鹤痴痴地看着自己,项智莞尔一笑,轻声问道:“怎么出来了?感觉如何?”

    李鹤笑着说道:“早就没事了,芳姑真麻烦,不让出门呢,再这样下去,非憋死我不可。”

    项智抿嘴一笑,说道:“芳姑这是关心你,别不识好歹。”

    “我知道她是关心,可这样的关心我实在有点受不了。”李鹤笑着说道:“练武之人,哪能这样一天到晚的躺着,关节要上锈的啊,今天无论如何得动一动了?”

    项智柔声说道:“你自己可要把握好了,千万不能勉强啊,伤筋动骨一百天,何况你这伤这么重呢。”

    李鹤嘿嘿笑着说道:“哪有那么娇贵,不就是被刀划了一下嘛。以前我和占越切磋,这样的伤几乎每天都有,根本就不稀奇,我估摸着,这回可能是那陈医师想多赚点钱,故意夸大呢。”

    项智嗔道:“少胡咧咧!你那伤口我又不是没看到,如果不是皮甲替你挡了一下,就能看到骨头了。你别忘了,对刀剑之伤,我可不是外行。”

    停了一下,项智又幽幽说道:“养伤切忌心浮气躁,一定要彻底,你现在年轻不觉得,等老了,你就会像家父一样,一遇到天气变化,便会遍体疼痛,难忍折磨啊。”

    李鹤见项智一说到家人,语气便难掩凄婉,小声地劝慰道:“项智,思念亲人在所难免,这本是最基本的人性,大家都能理解。但应该适可而止,如果过度,导致身心憔悴,影响了健康,反而有悖人伦,有违孝道了,大将军如果知道,也不会同意你这样做的,明白吗?”

    项智点点头,说道:“这道理不消说,我自然明白,想来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好一些吧,公子不用牵挂我。经此一劫,项智对公子倒有了几分担忧,公子虽不在江湖,但所做的无一不是江湖事,总这样打打杀杀的,谁能保证好运总在公子这里,万一哪天失了手,后果不堪设想。”

    项智螓首微垂,蛾眉紧蹙,低声说道:“公子一身,担着众多的期望和责任,万望公子以后行事多加思忖,切不可意气用事,免得亲人担忧,也免得项智担忧。”

    李鹤面色郑重,说道:“放心,以后李鹤会小心谨慎的。”

    正在这时,老管家刘参兴冲冲地走了过来,见到项智,先作揖行礼问安,再转过头来,对着李鹤笑呵呵地说道:“给二公子道喜了!大公子和吴堂主从瓦埠湖回来了,才刚刚进府,家主老爷请二公子去东阁叙话。”

    李鹤一听便明白了,大兄和吴师回来,代表着请期之礼已毕,如此,自己的大婚喜期也就确定了。

    项智心里明白怎么回事,连忙敛衽屈膝,笑着说道:“贺喜公子!公子赶紧去忙正事吧,项智告辞。”

    李鹤拱了拱手,目送着项智秀丽清减的背影渐渐远去。

    东阁。

    李义夫妇和李为夫妻陪着吴白团团围坐着,厅内笑语喧哗。见李鹤进来,李为连忙站起身,几步走上前来,把着李鹤的臂膀,上上下下打量着。

    “好悬啊!”李为的神色凝重,说道:“让我看看伤口。”

    李鹤笑着说道:“没事了,大兄,你无需如此紧张。”

    说着,晃了晃双臂,踢了踢腿,关节随之发出一阵阵“咔吧、咔吧”声。

    “怎么样?没骗你吧。”

    李鹤嘿嘿笑着,上前给吴白行礼问安。

    吴白拱拱手,笑着说道:“二公子,老夫跟你大兄,风尘仆仆,两月有余,幸不辱使命,将你和芸娘的大婚喜日及一干礼节全都定了下来,怎么样,这趟辛苦,值不值几坛好酒?”

    李鹤赶紧说道:“值!当然值!不过话又说回来,即便吴师不为李鹤辛苦,李鹤几时又少过您老人家的酒喝?”

    吴白哈哈大笑。

    李为将此次去瓦埠湖与方圆商定的日期和方案,点点滴滴向父亲做了汇报,李鹤在一旁静静地听着。

    喜期定在了腊月二十二,届时,方圆将携方氏家族及天地舵一众人等提前送嫁,天地舵的楼船会提前几日到达新塘码头,大婚之日,李氏只要从新塘码头迎娶新娘即可。

    李义心内感慨,站起身,整了整衣袍,冲着西方抱了抱拳,郑重说道:“李义多谢亲家公厚爱!”

    千里送嫁,表面上看,省却的只是李氏的麻烦和千里奔波的辛苦。但实质上,却是方氏主动低下高傲的头颅,这种甘愿屈尊纡贵的做法,看似不合礼数,却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交到了李氏的手里。

    李义焉能不明白?

    午宴,一场豪饮。

    李义心里高兴,一时兴起,聊发少年之狂,与吴白斗起酒来,吴白虽稍长李义几岁,但胜在酒量甚豪。李义年轻便是走南闯北的富家少爷,一贯目无余子,豪爽惯了的,只是因为近十几年来,身处官场,无奈只得委屈自己的性子。现在的李义,不过是这黔中城里的一个普通的富家翁,一朝没了约束,又值麟儿大喜,老怀大慰,能不放开畅饮?

    一顿老酒,直喝到天色近晚,李义轰然倒下,吴白醉眼迷离。

    吴白坚决不去李府的客馆休息,一定要和李鹤抵足长眠,而且谁劝都不听。李鹤无奈,只得在芳姑的帮助下,扶着脚步踉跄的吴白,回了自己的小院。

    李鹤让吴白在自己的塌上睡一会,醒醒酒,却见吴白霍然睁开一双迷离的醉眼,眼睛里精光爆射,哪里还有半分醉意?

    “呵呵。”吴白笑着说道:“小子,你以为我醉了吗?”

    李鹤诧异地看着吴白炯炯有神的双眼,摇了摇头,双手抱拳,说道:“晚辈现在心里,对您只有佩服!”

    吴白又是一阵爽朗的大笑。

    即便如此,李鹤还是不太放心,毕竟,吴师已经年近六十了,年岁不饶人。李鹤嘱咐芳姑,去厨房煮一壶冰糖杨梅汁来,给吴师醒酒。

    待吴白在塌上坐定,李鹤在对面坐下来,吴白看着李鹤,轻声说道:“你可知道,邯郸城破了,赵王迁被俘,赵国亡了。”

    李鹤点点头,他并没有太多的吃惊,这是历史的必然趋势。

    吴白似乎对李鹤的淡定并没有多少奇怪,接着说道:“老夫在那邯郸城里住过三年,那个时间,在诸侯各国里,老夫最看好的就是赵国,自武灵王大力变革服装,大兴轻骑兵起,邯郸城里就不缺能征善战的武将,可为什么却先于各国被灭呢?”

    李鹤沉吟一下,说道:“赵国的悲剧,可能在于它不幸和秦国接壤吧,而秦国的战略方针又是远交近攻,所以它和韩国率先倒霉。”

    “也不尽然。”吴白摇摇头,说道:“老夫前段跟方圆就说过,李牧被杀,是赵国灭亡的开始,这是赵国最大的败笔。”

    李鹤学着吴白的样子,也摇了摇头,说道:“李牧即使不死,也只不过替赵国续几年命而已,于事无补。赵国被灭,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最根本一条,在于赵国自毁股肱,绝非秦之不可战胜,将来,其他各国陆陆续续也会犯同样的错误。”

    吴白点点头。

    这时候,芳姑手里拎着陶壶进来,从壶里倒出一碗热乎乎的冰糖梅汁,李鹤强令吴白喝下。

    喝完,吴白抹了抹嘴,皱着眉头,一脸痛苦地说道:“这是什么玩意儿,甜甜酸酸的,喝到嘴里一股子怪味,半分也抵不上老夫这壶里的酒,喝着爽快。”

    说完,从腰间拽出小铜壶,嘴对嘴,又干了一大口。

    芳姑见此情景,彻底晕了,李鹤则苦笑连连。

    吴白咂摸咂摸嘴,继续问道:“依你看,下一个被灭国的会是谁?”

    李鹤心里当然知道下一个倒霉蛋是谁,但知道并不代表他能说出。李鹤故作沉思状,想了想说道:“我猜着会是楚或魏国,也可能是燕国,谁知道呢。”

    吴白看着李鹤,良久才问道:“你将来打算是就在这黔中城里做个小吏?或者说通过其他办法在这秦国谋个一官半职?”

    “晚生早就与吴师探讨过,在对于祖国一词的理解上,晚生与吴师是一致的。所以,不敢欺瞒吴师,李鹤还没准备为某一个诸侯国卖命,当然,也包括秦国。”

    李鹤看向吴白的目光很沉静。

    吴白又问道:“那你因何答应为那白练做事,不但不计名分,而且还屡屡犯险?”

    “为了锻炼自己,也为了风雷营以战代训,更为了……”李鹤迟疑了一下,转而说道:“李氏初迁,基础薄弱,也需要一些官方背景去稳住经营,进而打开局面。”

    吴白半信半疑地点点头,不能说李鹤的这些理由不对,但在吴白的潜意识里,总觉得李鹤还有话没说出来。

    “吴师,天下大势,分分合合,分久了必然要合,从大趋势上说,眼下的秦国属于新生事物,占尽天下大势,咸阳宫里那位,更是雄才大略,一心为大秦、为嬴氏谋万世之江山,但以我看,这世间哪有什么万世之事,一世足矣。”

    “但是现在,群雄逐鹿的局面远未形成,这个时候,未尝不可以再看看,多观察观察,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章节目录

荆楚风雷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小说看看网只为原作者江淮渔翁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江淮渔翁并收藏荆楚风雷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