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生长环境足可影响一个人很多性格和见识,像是小宝,在他来说,生存永远都是第一位的,而所谓的礼教,所谓的规矩,都是在没有生存威胁的时候拿出来用的。所以在书里,他曾把自己是妓女之子的身世当做自己最大的把柄,亲自送到康熙的手里,成功的换取了信任。

    而这一次,当阿玉的传信到了小宝这里,他知道阿玉有替他安置他娘的意思之后,对于自己即将多个后爹没有任何的抵触,相反还积极的给自家娘准备嫁妆,这样的态度,在现代说起来不稀奇,可是在这个时候,简直就是异类中的异类,封建礼教到了这个年代,除了贫寒交迫的人家为生存,不得不改嫁以外,多少女子都是以守节为荣,当然,小宝娘也没有什么节可守就是了,但是在阿玉给小宝娘重新安置的身份来说,那就是个寡妇,还是个富裕的寡妇,有儿子在京城衙门当差的寡妇。人家小宝可是送了嫁妆过来了呢!

    对于如今一下子暴富,有了几十万两银子的小宝来说,银子拿真就不是个事儿,若不是这大笔的还没有送进来,小宝估计能把一半的银子都送到阿玉手上,不过就是这样,也托丐帮又送了一个箱子过来,也正是因为置办这些,所以拖拉了一点的时间。

    箱子里能有什么?除了老花头,教给阿玉办事儿用的一万两银子,还有就是一些珠宝了,这时候的小宝能收的贿赂其实不怎么多,毕竟一直在宫里,所以虽然有些个精品,但是能拿出来的数量也不多,上次给阿玉的,就已经是他身上那时候近乎一半的珠宝了,他还是很重视阿玉这份交情的,到了这一次,他身上已经一时拿不出什么大东西了,不过他不是有钱吗!所以在京城大肆采购了一番,用他宫里养出来的眼力,狠狠的挑了不少的东西。

    人啊,见的多了,自然见识也上去了,阿玉看看手里那一整套犀牛角的梳子就想要感慨一下,这东西看着不起眼,可是就这么一套,估计没有百十两银子是拿不下来的,这小宝是准备让他娘的嫁妆晃花别人的眼睛不成?

    当然这东西不止一套,小宝从来就是个很懂得送礼的人,阿玉家里几乎每一个人都有礼物,当然这和当初给阿玉的必定是不一样的,虽然用心,但是分量上轻了些,毕竟不是谁都能和阿玉一样不是!可就是这也让老秦家所有人很是欢喜,想来在小宝娘的婚事上,老秦家是绝对会出大力了。

    看着大伯娘喜滋滋的对着镜子看她的蓝宝石银簪子,大伯手里把玩的珐琅鼻烟壶,自家媳妇的红玉耳坠子,赤金百花镯子,儿子的银项圈,银手镯,银制长命锁,还有大郎他们兄弟,一人一个礼物,有的是银刀匕首,有的是西洋银酒壶,有的是射箭专用的玉扳指,连石头,这个从没见过的娃娃兄弟,也得了个银项圈,银手镯一整套,几乎每一样都符合个人的喜好,一个没漏。而且件件都是看着不显眼,相对比较常见的,大家都能带出去不怎么打眼的东西。看样子,小宝也知道财不露白,知道他们这里是山沟沟,太好,太显眼的只能惹祸。

    想想书里,小宝就因为给双儿一串明珠项链就惹了祸事,再看看如今他这送礼的水平,阿玉觉得自己可以放心了,这孩子已经学会了谨慎,学会了周全。比书上多了些世故,想来他一定能混的更好了。

    阿玉忍不住又想起上次小宝给自己的那些珠宝,相比较之下,自己那些东西是怎么也不敢拿出来的,若是让人知道了,只怕都能引起大盗上门,说不得什么时候自家就为了这个没命了,索性就一直这么藏着吧。

    丐帮的行动力一向是不错的,特别是在得到了小宝酬谢送信的一千两银子后,对于帮着小宝娘谋划身世起劲的很。而阿玉呢!则是开始操心其他的杂事。比如阿玉整理着小宝送过来的一些东西,开始整理清单,什么梳妆匣子,什么缎子,绸子,什么金首饰,等等,都是一些嫁妆中需要的物件,看样子,小宝嫁老娘的心还是很有诚意的。

    至于那个男方?阿玉已经托了人去说了,如今就等着小宝娘过来,相亲一次,若是大家合意,就能办事儿了。对于小宝娘的身家,阿玉已经让人透露了出去,说是总计能有千两银子的家业,只是这家业以后还是要留给儿子的,如今不过是想着能找个伴,搭伴过日子,毕竟这说起来,是说小宝在京城当差的,顾不上老娘,这才有了让寡母再嫁。

    这家业说出去,比那杂货铺老板一家子全部的家底也不差了,听说女方想这找个有家底的,不图她家业的,这一点倒是和他们家的想法一样,他们觉得也很满意,以后不过是各家的家业依旧归各家,两家的孩子都出些养老银子给二老而已,这多爽气,还不用担心以后引起纠纷。让阿玉说,这都已经到了现代夕阳恋的程度了,真是意外的利索啊!

    当然这所谓的千两家产也不能白说的,就在丐帮去扬州赎小宝娘,并且开始给她安置新身份的时候,阿玉给小宝娘在沙河镇附近置办了上田一百亩,作为小宝娘家业的有力证据。一百亩上田,在这个时候,怎么也有八百两银子了,每年收租子就能有百两白银,这东西一拿出来,瞎子都能知道这小宝娘的身家了。

    阿玉又在镇上买了一处带二门的二进小院子,当成小宝娘来了之后的落脚点,而另一边小宝娘在得到小宝的消息,迅速的洗尽铅华,拿着当年阿玉留下的银子,自己给赎身,出来后跟着丐帮的安排去了扬州北面最远的村子,住了一个月,又到镇上住了一个月,几经转换,把来历折腾了三遍,算是把当初妓女的身份给模糊了去,又买了一家三口当下人,难得赶车,女的做厨娘,还有个闺女的那个丫头,气势端的很是不错,驾着两辆牛车,四口放满了衣裳首饰零碎东西的大箱子,慢慢的进入到了沙河镇。

    从小宝娘的角度来看,自家儿子让自己不用在丽春院呆着等,让自己出来,嫁人,她心里是欢喜的,觉得这个儿子没有白养,她算是熬出头了,另一方面她也担心,自己这个出身,会不会给儿子添麻烦,她也听那些号称是小宝朋友的人说了,小宝如今在京城衙门里当差,很是风光,那是不是自家儿子以后有了当官的机会?若是这样,自己怎么也不能给儿子拖后腿,这身份的事情,一定要弄干净些,免得以后儿子吃亏。

    也正是这样的想法,小宝娘对于丐帮的折腾那是全盘接受,甚至还很是配合,无论是买人,还是搬家,每去一个地方,就改一点,去一个地方,就改一点,等着她进入沙河镇的时候,就是阿玉都不能相信,这个女人几个月前,还是在妓院里求生的过气妓女,那温顺,端庄的样子,怎么看都是个良家本分女子。青色绸锻的大衣裳,白色的裙子,加上素银的首饰,素面朝天,一个家境富裕的寡妇形象呼吁而出。

    阿玉不知怎么脑子里闪过一个念头,怪不得小宝能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呢!这变脸的源头就在这里啊!女人果然都是多变的生物。

    小宝娘看到了阿玉,就在沙河镇,在看到阿玉的第一眼,她的眼泪就留了下来,在她看来,这个和自己儿子最要好的孩子,就像是她另一个孩子一样,这个念头,从小宝把阿玉给的一百两银子交给她开始就有了,这样一个孩子,在自己费尽心机,冒着危险得来的银子分给小宝,想着让自己脱离悲惨的命运,这对于她来说是难得的温暖,在那样的环境下活下来的人,对于真挚的感情更懂得珍惜,这也是小宝后来即使两难,即使委屈,也从来没有放弃康熙和天地会任何一方的原因。他们看多了虚伪,看多了表里不一,对于已经认定的感情更懂得付出。

    更何况,这一次自己能有一个家,一个新的身份,一个新的生活,她明白这里面阿玉做了多少的努力,怎么能不感激,不感动!

    阿玉也没有多说什么,只是把那一百亩的地契给了小宝娘,另外还有他帮着置办的衣料什么的,这些放在一起直接就能当成了嫁妆,看着这些东西,小宝娘更是哽咽的说不出话来了,拉着阿玉说了好一顿小宝的事情,这才放了阿玉回去,接下来的事情阿玉就不怎么方便参与了,毕竟这些都是女人们干的事情,他一个大男人也不方便不是,倒是大伯娘带着阿玉的媳妇和大郎的媳妇来了几趟,帮着折腾了一回。

    小宝娘家底丰厚,看着又年轻漂亮(不漂亮当初人家丽春院也不会买了来不是),再加上人会说话,看着也不是那种斤斤计较的,那老掌柜满意的很,就是他两个儿子也说不出不好来,至于儿媳妇?以后反正不住在一起,只要不会占了她们男人今后的家业,她们自然没什么说头。

    等到这婚事顺利结成,一家子拜见的时候,更是让小宝娘一人一根银簪子收买了,怎么看这么继婆婆顺眼,顺带还想着有这么一个祖母,以后自家的孩子也能得些好处,说不得还能有个前程,不是说那便宜弟弟在京城当差吗?这听着就是个有出息的不是!

    小宝娘的男人回到了村子里,就在沙河镇的南面,离着阿玉家也不算太远,只是要绕路而已,一桩两进的青砖宅子,加上老掌柜自己的五十亩地,小宝娘的一百亩,单是这些收入就足够他们生活还有的剩,更别说小宝娘那里还有千把两小宝给的私房钱,一切都朝着安定的方向发展着,阿玉总算是放心了,让丐帮给小宝送了信去,他盘算着,这个时候估计小宝已经在神龙岛了,不知道是不是能顺利的收到消息。

    不过等着一切尘埃落定,阿玉又想着,原本康熙让小宝衣锦还乡的时候在扬州来了一出大被同眠的,这一次若是来了滁州,他还有这个机会吗?这个真的不好说呢!

    不想了,不想了,这个还有几年呢,他如今帮着小宝解决了这件大事,也算是放下了心里的一桩心事,其他的时间,他还是好好的关注一下自家的事情吧!三郎如今也十四了,马上就是说亲的年纪,大郎家的刚生了个闺女,作为他们一家子里唯一的闺女,孙女,目前颇受宠爱。

    如今阿玉家虽然家业兴旺,可是好些都是吃的老底,除了田地,每天的收入和花销还不能完全的持平,若是将来分了家,估计更是如此,他心里不断的盘算,想着怎么把家业在折腾的兴旺些,好歹让家里每一个人以后都能有一门好手艺,等着他走了,几个兄弟都能过的不错,将来也好帮着自家的孩子。

    大郎打猎很不错,也许是跟着他学武学的好,或者是上山折腾的早,几年下来,经验已经很不错了,是个不错的猎手,就是采药也很有些章法,老二打猎一般,不过做些竹制品已经很有些看头,以后当个篾匠其实也是不错的,三郎跟着自己学了硝制的本事,虽然到现在也不过是打个下手,可是以后也能当门吃饭手艺,至于石头,才四岁,已经开始读书了,虽然不算聪明,可是也算是认真,再加上从小学起,就是在不争气,估计到了十来岁,考个童生应该还成,以后当个蒙学的塾师应该是行的。自家儿子他是准备把医术传下去的,这样一来,每一家既有田地保证了粮食,又有了手艺挣钱补充,想来只有慢慢的越来越好的。

    只是有一点,大伯让自己当村长,自己到底年轻了些,威信虽然还成,毕竟有着小医馆开着,可是他总觉得少了些什么,最近往镇子上走了一遭,这才发现地位,社会地位太低了,这就是硬伤,他想着也许自己该想法子再去考试,童生也好,秀才也好,这要是考了,在村子里地位就高了,最要紧的是秀才能见官不跪,这是好福利,他可不想动不动就给人下跪,如今家里的地已经不是荒地了,已经开始要上税了,前几次来收税的都是大伯接待的,他虽然知道这每一次都不容易可是到底不是自己感同身受,如今想到自己以后要和这些税吏周旋,就觉得心里不舒服,若是自己有了功名,那么底气就足了,那些税吏也会客气几分。

    想到这些,阿玉再一次动用了丐帮的人脉,开始为自己考取功名做准备,反正这已经不是第一次考试了,他心里平静的很,卖了一大堆的书回家,开始做复习,这么些年了,他还真是有些松散了。

    阿玉要科考,这个消息就像是一阵的大风吹过了整个村子,不说村民们是怎么样的交头接耳,一个个惊异莫名,就是大伯也一下子像是打了鸡血一样,看着阿玉的眼神都能直接把蜡烛点燃了,还时不时的趁着大家不注意,一个人再屋子里望着天空喃喃自语,若不是阿玉心里清楚,只是大伯在用他自己的方式和天上不知道存不存在的祖宗们交流,估计这时候他就该去给大伯下一剂蒙汗药冷静一下了。

    在大伯的眼里,自家侄子,没有先生,没有读书,什么都没有的情况下,学了这么多的本事,会医术,如今又要去科考,简直就是神迹了,这样的神迹,他想不出是怎么出现的,他自然不懂什么穿越,什么灵魂转换,更不明白其他的现代化词语,他唯一能想到的就是祖宗显灵了,这是老秦家要发达的迹象,除了这个还能说什么呢!看看那些跟着阿玉学认字的人,不管是大是小,一个个的,到了如今能看的懂账册,能算清楚银钱,他就觉得已经很不错了,可是这个时候,侄子居然一个大跨步,要考试了,虽然他不知道到底侄子能不能考上,可是能去考试,这就已经是个奇迹了。不是吗!

    想想那些老爷,想想当初在扬州这个大城市里那些士子的地位,他就是一阵的激动,就是大伯娘这个时候也兴奋异常,她的小儿子可是跟着阿玉学的,若是阿玉能考上,哪怕是个童生,那么也就是说,自家儿子以后也有这样的机会了不是!这可是不单单是脱离文盲啊!是进一步往上爬的希望,这样的一个希望简直就是带动了整个家的活力。

    对于读书人最大的支持,他们不知道该怎么做,所以各自做着自己认为最该做的事情,比如孩子们一个个都被带离了阿玉的身边,不让这些不懂事的小孩子打扰到阿玉,还有所有的活计都远离阿玉而去,无论是打猎还是其他,都有别人抢着干了,他们总是用一种充满着希望的眼神看着阿玉,希望阿玉能带给他们新的荣耀。

    丐帮做事情很利索,当然这和阿玉一张一千两银票不无关系,拿着银子砸下去,很快什么秀才的作保,什么五人联保全解决了,银子就是好东西啊!拿着银子开道几乎没有什么阻力,这个小宝的世界里,这个是最明显的特征,阿玉自然不会放过,就在小宝娘出嫁一个月后,正好是一次童生试,万众瞩目中,阿玉离开了村子,慢慢的到了县城,开始了他在这个世界的科举。

    对于一个四书五经学了几辈子,考试已经考到过举人的久经战阵的人来说,县试简直就是弱爆了,没有任何的挑战性,截搭题,填空题,阿玉几乎闭着眼睛都能做完,不过他总算还知道什么叫做低调,不紧不慢的在中间交了卷,他不指望自己当什么案首,也不想当什么案首,没有必要啊!而且还危险,就他一个都没有蒙师的家伙,要是真的考上了案首,这才是逆天的大事,说不得还有人以为是舞弊,然后追根究底,最终只怕自己的老底都要让人翻上几回,到时候自己怎么认字的,怎么读书的?这都没法子解释,毕竟这考试书籍他可是到了最近才全部买齐全的,这说出去谁信?搞不好还容易暴露自己托了丐帮砸银子的事情。

    阿玉很淡定,默默的在县城客栈等着消息,童子试五十取一到七十取一不等,看着今天这人数,估计自己运气不错,人不算太大,基本五十取一没有,六十取一也有了,算是平和的,他盘算过了,自己只要过了就成,只要有了参加府试的资格就够了,四月去一趟府城滁州就成了,至于乡试,自己好像要去合肥,自家挑的这个地方,算起来是属于安微的最东面。从考试角度说,自己选的还真是不赖,正好避过了江苏,浙江这两个科考死亡组,选了相对好考些的省份,真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啊!

    县试出成绩很快,不过是第三天,大大的榜单就出来了,不出阿玉所料,他的名字出现在了榜单上,不过不是他以为的中间,而是第十名,这让他有些诧异,转念一想,他就明白了,虽然自己留了手,按照当初第一次县试时相对中等的水平做卷子,不过这里是安徽,不是山东,要知道山东可是孔孟之乡,那里文风鼎盛,考试相对也难一些,这教育水平有差距,这名次自然也就有了不同。

    阿玉顾不上边上跟着来看成绩的大郎欢喜的大吼大叫的闹腾,开始想着自己在府试中该拿出几分水平的问题了,至于秀才,这个很难吗?在这清朝初年的时候,大量的文人世家还没有出来参与科举争夺,这个时候考试真心比较容易过啊!竞争力不够呢!

    阿玉神兜兜的看看周边那些考生,心里小小的自得了一下,自己可是在乾隆年间都能考上举人的人呢!这时候的考试,自己一个秀才难不成还拿不到!

    嘚瑟的阿玉回家了,迎接他的是满满一个村子的欢呼,这个山中村落居然也出了一个读书人,一个童生,真的是太让人振奋了,当然那些孩子倒霉了,因为他们的家长们有了新的要求,不再是单单认识自己的名字这么简单了,他们被赋予了新的希望,估计以后的时间里竹笋烤肉会经常的上演。

章节目录

[综武侠]和武侠主角同在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小说看看网只为原作者风雨琉璃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风雨琉璃并收藏[综武侠]和武侠主角同在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