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可惜,在这家古旧屋里面,从第一排架,到第二排架,再到第三排架,林逸愣是没找到多少合心的旧。

    就在林逸摇头叹息的时候,身后有人说:“朋友,是不是没找到合心意的啊,没办法,现在旧生意难做,很多好都不好收,再加上我们这儿景区人多,有很多喜欢淘旧的,来了就把好全挑走,连我自己都快没好看了。”

    闻言,林逸头一看,却是刚才正在认真的那位屋老板,年纪顶多三十几岁,戴着厚厚的近视镜,模样也算斯斯文文,只是他的鼻孔有几根鼻毛露出来,林逸曾经胡乱看过麻衣神相之类的相,说人的鼻毛露出来会藏不住财,看起来这也是个落魄的卖人。

    读人之间也是有感应的,那人看到林逸就忍不住想要交好,攀谈,何况林逸本身就有一种很祥和,很容易让人亲近的气息,又那么喜欢对人笑,所以不大功夫,两人就认识了。

    原来这个店主名叫李大兵,按他的话来说,“以前是爱,但做旧生意真是机缘巧合。”十年前他刚大学毕业不久,为了爱情从外地来到这里,因为女朋友是附近的人,又在这里做导游,他也就留下来了,租住在白浪街附近。

    一天,李大兵路过一个巷子,看见一个废品站正在将很多旧装袋,从小喜欢读的他好奇地凑过去看,发现里面有不少有些年头的旧,李大兵觉得这些有用,就用8毛钱一斤的价格,将整整1700斤旧全部买下。

    “当时也没多想,来这些就成了大问题。”李大兵说,刚把买来,屋里一下子被堆满了。正愁拿这些旧怎么办的时候,发生了一个小插曲。

    一天中午,李大兵敞着门,整理堆在地上的。一位在附近旅游的老人走了进来,问这些卖不卖,李大兵点头。老人蹲着挑了半个多小时,选了13本,问李大兵要多少钱。

    “我当时哪知道怎么卖,心想,要真喜欢,给几块钱拿走都行。”李大兵复老人:愿意给多少就给多少吧。没想到,老人一直不开口,在李大兵的小屋里坐了4个小时。

    李大兵暗自惊讶,老人等这么久,难道这批价值不菲?于是半开玩笑地说:“3000块要不要?”老人说:“贵了点。”一个中年男子闻声走过来说:“什么要3000块钱?”

    听完李大兵的解释,中年人看了,说:“1200元我拿走。”李大兵答应了,老人懊恼不已。“我当时觉得很对不住老人,就让他在旧中选了10本,免费拿走了。”

    “那一刻开始,我知道了旧的价值,开始对旧产生了浓厚兴趣。”而后,李大兵就在屋外的过道上支起一张铁床,把淘来的旧都摆在上面卖,生意很火。

    白浪街四周的各个废品收购站成了李大兵最初的“货源”,有时候看到废品收购站收了一批,他会一早带一瓶水进去,下午四五点钟才出来,“身上到处都是灰,脏兮兮的。但要是淘到了,心里就高兴。”

    只是可惜,这种火爆的生意没过多久,就被一些有心人盯上了,开始在附近陆续有旧店开张,李大兵的货源也被一些人给抢占了。人家都开店了,李大兵却还在摆摊,搞到最后,竞争不过那几家店铺,于是他一咬牙,狠狠心,也就开了这家“白浪古旧屋”。

    说到这里,李大兵叹了一口气,对林逸说:“可能我天生就不是吃这口饭的,淘可以,读也行,但就是做不好这卖旧的买卖。”

    林逸明白他的意思,这人啊,读多了,就会执拗一些上的大道理,卖就下不去狠心,也不会投机钻营,更不会昧着良心赚一些黑心钱。

    比如说,别的旧店开始实体店和网上店一起经营了,他李大兵这才慢慢悠悠地在网上开了店。

    网上那些店喜欢赚一些邮费差价,他李大兵就邮费实收,花费多少收多少,多收人家一毛钱,也要退还过去。

    像他这种诚实可信的卖人原本生意应该很红火,可惜,现在这世道不认他这种好人,相反,那些投机取巧的反倒生意大火。

    网上生意不好,李大兵也不在意,他对林逸说,这网上开店最大的好处不是赚钱,而是赚故事,让人感动的好故事。

    就在不久前,李大兵收到一本1978年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连环画边防小哨兵,这本存世量不多,他挂到网上卖,很快卖出。几天后,上海一位友老人打电话说想买这本。李大兵告诉老人,被买走了。老人遗憾地表示,自己是该作者之一的画家余冠球。隔了差不多一个月,李大兵又接到一个电话,说想买这本,那人称自己的父亲是作者之一。李大兵仔细询问,才知道是该另一位作者、画家徐顺林。李大兵向徐顺林之子讲述了之前的故事,半小时后两位老人联系上了。“他们重逢时,还给我打电话,郑重地邀请我去上海。”

    李大兵说到这里,神情忍不住有些得意,有些喜悦,也有点唏嘘。

    两人交谈到这个份上,李大兵似乎真把林逸当成了朋友,神秘兮兮地说:“告诉你知道,林兄弟,卖这么多年,实际上我也藏了不少好,你要不要看看?”目光充满希冀。

    林逸知道这些藏人的心思,藏了宝贝的,一个人看,一个人玩没啥意思,时不时地拿出来给好朋友熟人展览一下,也能满足藏者那种虚荣心和成就感。

    何况林逸也很好奇,这个李大兵藏有什么样的好,所以就笑着说:“那当然好了,也好让我欣赏一下,大老远来你这里,总要有些收获,至少学习学习!”

    李大兵见林逸说的谦虚有趣,就兴致勃勃地开始翻箱倒柜,须臾,就把自己的藏品拿了出来。

    “这是清朝道光年间的一本手抄本医学,这是民国早期的石印本”这几年来,李大兵经手的旧不少于10万册,当初误打误撞入行,到如今,他倒也藏了一些宝贝。

    其中,不少旧都套着塑料薄膜,保存完好。李大兵拿时,也格外小心。“这几本背后有个难忘的故事,”李大兵拿起一组上海古籍七八十年代出版的“中国古典文学基本知识丛”系列说,别看这些又小又薄,一本本看起来不起眼,定价才两三毛钱,如今在地摊上顶多两块钱就能买到,可是这里面的一些缺本却是大大地值钱,只要品相好,就不愁卖,例如

    严羽和沧浪诗话,印4000册;阮籍与嵇康,印6000册:李贺印4000册;王安石印3500册,刘熙载和艺概印4000册;初唐四杰和陈子昂,印7000册;柳永,印5000册;吴伟业印5000册;顾炎武,印8500册;鲍照和庾信,印6000册。

    上面这些缺本,一本最少100元,单单这十薄本,合起来就能卖到1500元;而更大的缺本如杜牧和黄遵宪,只要品相好,一本很可能上千!

    如今自己完整收到了其中67本,这要感谢一位“痴”。

    2010年,李大兵接到电话,说在附近的新村有要收。他上门后看到,打电话的住户家中,地面全部摆满了,有100多本,品相完好,而且本质量很高,其中就有这套不起眼的“中国古典文学基本知识丛”。

    李大兵询问得知,这些都是住户的舅舅留下的。住户的舅舅一生没有结婚,所有的钱都拿去买了。

    “这是我收经历中唯一的一次,100多本,本本都是上等好。如今这67本小丛,有人出价2万,我也舍不得卖,不为什么,就是舍不得,也许我真的不是一个合格的卖人!”李大兵摇头感叹道。

    林逸完全可以理解他的感受,作为一名并不合格的卖人,这个李大兵也许并不成功,可是他得到的许多东西,却是很多用钱买不到的。

    一种心安,一种乐趣。

    看似落魄,实则洒脱。

    在古旧屋内,林逸和刚认识的李大兵又交谈了一会儿。时间差不多,林逸这才执意离去,李大兵非要送几本给他,用他的话说,这些不值钱,只希望林逸能够记住,在白浪街还有他李大兵这样一个朋友。

    林逸无奈,只好把收下。

    接下来,李大兵又详细地给林逸介绍了另外几家旧店,说自己这边没啥好,那几家可不一样,应该有他喜欢的。

    俗话说得好,同行是冤家,像李大兵这样热情给同行冤家介绍生意的,绝对少有,可见,他不在乎别人赚钱比他多,只在乎林逸这个刚交到的朋友能不能淘到好。

章节目录

旧书大亨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小说看看网只为原作者镔铁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镔铁并收藏旧书大亨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