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贵才自然不知道工商银行何意,只觉这名字果然贴切至极,自己的银行不就是跟工坊和商铺打交道的吗?这许秀才随意一挥手,取了如此大气磅礴的一个名字,果真是才高八斗,天下无双啊。

    许慎言恶搞了一把,心满意足,告辞而去。

    不过数日,何掌柜和贺家印便分别在长沙府和南昌府繁华之地找到了商铺,盘了下来。

    自然是立即装修,整装待发。

    二十余日后,两家商铺开张,分别名为“许氏工坊长沙店”和“许氏工坊南昌店”。

    按许慎言的意思,何贺两人的店铺与许氏工坊并没有从属关系,而是友好合作的关系,所以店铺名称随便取就好,但何贺两人得许慎言的大恩,不愿忘本,依旧取了许氏工坊的名号,以示归属。

    开张当日,花炮轰鸣,锣鼓喧天,震动了长沙府和南昌府。动静如此之大,两地罕见。不少有头有脸的人都在想,何人如此嚣张,有什么来头,敢在富贵人物如云的地方闹出这么大的动静?

    不少人涌向这两个商铺,想一看究竟。

    南昌府,许氏工坊南昌店门口,挂了两块木牌,一块写着“晶莹剔透天地”,一块写着“似幻如真殿堂”。字是许慎言亲自写的,笔法不错,相当圆润自如。可过往的行人对此却极为反感,你当自己是谁啊?一个小小商铺,居然敢说天地殿堂四字,口气未免太大了。

    不服气的人们走入商铺,一看之下便几乎被惊呆了。商铺并不大,宽不过丈五,长不过三丈,按后世的算法不过四十平方米,放眼南昌府,比它大的商铺比比皆是。光从这条街上的商铺情况来看,它就是面积最小的了。

    然而它给人的震撼却是最大。

    古色古香的木制货架上,鳞次栉比地摆放着无数水晶玻璃器皿,功能不同,造型各异。有茶杯,有酒杯,酒杯还分矮脚和高脚的。有各式各样的花瓶,有大肚的鱼缸,有碗,有勺,有碟,几乎人们能想到的,应有尽有。

    除了这些以外,还有很多工艺品,有猫有狗,有龙有凤,有花有草,有龟有鱼,有鹰有雀,反正是山里跑的,水里游的,地里长的,空中飞的,几乎都能找到,就算是同一种物品,也造型不同,有奔跑的,有觅食的,有嬉戏的,不一而足。而且精细程度比试制时的产品高出很多。

    这些都是后来招的制瓷工匠的功劳。陆青云一口气从福寿窑和荷尧窑的旧相识中找了近二十个制瓷工匠,都是手艺相当不错的人。又另外招了五名画工。现在许氏工坊的造型和画工实力已经有了大幅上升。

    所有器皿都是水晶玻璃所制,透明度极高,毫无杂色,折光性又好,在商铺烛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

    再加上货架虽然是木制,但层板和隔板也全部是玻璃所制,当然只是普通玻璃,不是水晶玻璃,但在顾客的眼里,这已经是豪奢无比了。

    整个商铺看上去犹如水晶宫殿,光彩夺目。

    别说顾客眼花瞭乱,心夺神移。就连商铺的主人贺家印,在商铺布置出来以后,也被惊得目瞪口呆。

    在许慎言首批货款延至第二批付的优惠政策下,他和何掌柜都是豪气干云,第一批都各挑了三千件,另租库房放置。平时这些货物装在木箱中,不显山不露水,少数几件放在外面就已经让人激动不已,被视为绝世珍宝了。而今一下子摆出来近千件,声势自然夺人心魄。

    几乎一夜之间,南昌府上下便已传开,在许氏工坊南昌店里,几乎件件都是珍宝,价值极为不菲。传说这个商铺背景极为雄厚,连护店的伙计身手都非常厉害,但没有人知道幕后老板是谁,也没有人敢妄自去刺探消息。商铺掌柜便已能量巨大,而幕后老板更是神秘莫测。

    生意的火爆,无需言说。

    同样的一幕,也发生在长沙府那边。

    很少有人注意到,在两地商铺的旁边,都悄然出现了一个崭新的钱庄:“工商银行”。

    两地商铺火爆的生意,并没有给萍城理工学院和附近的村庄带来太大的冲击,毕竟这个时代交通不便,信息闭塞,两地的消息,如果不是特别重要或耸人听闻的话,没有几个月是传不过来的。两地商铺显然还够不上以上的标准,毕竟这两个商铺只是在富贵人家中出名,平民百姓是无缘得进的,更无缘目睹那让人目眩神迷的美景。就算有人目睹,也无法将这两个商铺与偏远小城郊外的一个小小村庄联系起来。所以没人知道,以前穷困潦倒的许慎言,现在已经有了近万身家,而这还只是刚刚开始而已。

    可是五村附近的人们毕竟还是知道有了不同。

    首先,原来冷清的萍城理工学院忽然热闹了很多,隔三岔五就会有骡马队过来,拉走成箱成箱的货物。随同骡马队护送的人群中,不乏魁梧剽悍、满脸杀气或满脸冷漠的汉子,让人一望而知,那些货物的价值绝对不菲,否则雇不起这等精锐护卫。这些骡马队绝不无故停留,装上货物后便立即呼啸离去。至于货物运往何方,有谁能知道?

    其次,李记绸缎庄的少东家李贵才突然宣布放弃经营多年的绸缎生意,他将绸缎庄的生意在极短的时间内做了处理。有人说为了能够尽快处理,他在价钱上做了极大的让步,让步幅度达到了一个让人心动的地步。他下一步准备做什么还无人得知,可是很多人都知道萍城理工学院是李贵才出钱建起来的,萍城理工学院最近的热闹与李贵才的突然宣布退出,让不少有心人产生了联想。宣布消息之后的第二天,李贵才便离开萍城,去向不知。

    第三,萍城理工学院附属的许氏工坊高薪聘请了很多工匠,这些工匠都是萍城陶瓷民窑里的高手。许慎言开出了让人根本无法拒绝的工钱,还放出话来说,只要你有本领,随时可以去应聘,高薪就在那里等着你,这使得不少有着一技之长的人都开始动起了心思。而且这还不算,就算你进去的时候技术还不怎么样,只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让人看到了你的进步,或者是你具有进步的潜力,许氏工坊就会大力培养你,美好的前程也会等着你。

    同时,五村许多村民都接受了许慎言的雇佣,从事一些外围工作,比如建筑活,铁匠活,木匠活,做模具,做设备,采矿,运输等等。连老头老太都发动起来,给贺铁匠收集草木灰。

    他们获得的报酬都远胜于在地里刨食,因此受到了五村许多村民的欢迎。

    他们的生活也因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第四,读书还真的有钱赚。在第一个月许慎言很不厚道地拖欠了工资,让一些人产生了疑虑。但更多的人们却是给予了理解,毕竟许氏工坊还没有开始赚钱。但是等到第二个月下旬,首批货款终于回笼了,第一期学员立即全部拿到了这两个月的月俸,不少久贫乍富的学员拿到月俸后痛哭出声。随着月俸被拿回家,五村一时间沸腾起来了。

    最为重要的是,连女孩都能通过自己的劳动挣到这么多钱,三皇五帝到如今,也没见过这样的事,一时间便触动了无数人的心。原本或羞涩或观望的许多女孩,也第一时间报上了名,加上一些邻近村落和经介绍而来的少年少女,第二期学员最终报名人数达到了近五百名。许慎言大笔一挥,全部批准为了第二期学员。

    第二期学员开学以后,第一期那四十五学员的任务就发生了变化。

    第二期共分成了十个班,每天上午上课,下午做工。因此第一期学员分成了两组,上午二十人给第二期上课,每班两人,二十五人由许慎言上课。下午二十人由许慎言上课,二十五人分散到第二期学员中,指导做工,以老带新。

    人员并不固定,每三天就轮换一次。

    三个坩埚现在全部投入使用,产量已增大几倍。而且,新的生产车间也正在规划之中,在规划里,新车间的面积远大于旧有车间,设备的数量也远不止现在的这三个坩埚,单个坩埚的容量也变大了。

    好在成品仓库很快就能建成,许慎言并不怕产品积压。因为原材料很便宜,成品昂贵,所以利润十分恐怖,一定的库存占有的资金量并不太多。就算存个一年半载,只要贺何两人开始扩张,库存压力便很快不会存在,相反,不久以后,将面临供不应求的局面了。

    形势一片大好,按理说许慎言的生活一定很幸福了。

    可是……不一定。

    这一天许慎言正在办公室著书,学院教学顺利,工坊生意兴隆,在李贵才的工商银行里,他许慎言的名下银子越来越多,用日进斗金来形容还未免有些小气。如此种种,由不得他心中不得意。虽说这得意的嘴脸传出去不好看,可就算换个人来又怎样?说不得比他还不堪呢。

    所以著书之余,他在办公室得意地唱起了歌。他会的歌不多,恰恰这就是一首:“我得意的笑,我得意的笑……”

    人说得意不可忘形,又说乐极就会生悲,诚为至理名言。

    歌未毕,门已开。

    不,是被踢开。

    伴随着踢门声的巨响,一个声音怒喝道:“许慎言……”

    许慎言魂飞魄散,这声音他太过熟悉,好不容易才过了两年多清静日子,原本以为已将这个声音淡忘,至少已不再恐惧,谁料这个声音真的响起时,一切安慰俱成虚幻,千年积威岂能一朝消除,到这一时刻他才真的知道,原来,他真的很……怕她。

章节目录

明朝官商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小说看看网只为原作者禹嘉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禹嘉并收藏明朝官商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