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小鸥到底脸皮薄,没有跟顾诏进一步亲热,脸红红的离开了顾家。

    桃色新闻对于顾诏来说,属于意外的情况,不过也没有刻意的去追究。他知道,现在事情已经发生了,对如何出现这样的错误刨根问底没有什么意义,主要是怎么消除这类影响。

    等到顾浩然回家,爷儿俩自然又一番深谈。还好有顾浩然帮忙掩饰,付桂萍没有对大字报的事情过于追问,只是一个劲的说什么周茜兮也是个不错的姑娘,惹得爷儿俩相对苦笑。

    县里做出了决策,大字报的事情便被压了下来,侦破任务扔到了县公安局。表面看来,这只不过是个闹剧,但影响在哪里,只能慢慢的看下去。

    顾诏坚信,张平原一系绝对不甘心如此失败。争夺上位,不是一个挫折就停下来的,上一次李钰出事,换取的不过是顾浩然的自由,若是当真让张平原就此放弃了对县长位置的争取,那就有些想当然耳了。张平原不是慈善家,而他本人也没有小辫子抓在岳海歌手里,两人本来就是势均力敌,为什么不争取?若是岳海歌上位,张平原在光北也呆不了多长时间,岳海歌必然会给他小鞋穿。

    一张大字报,张平原一系肯定会产生错觉,在光北还有一系跟岳海歌顾浩然不合,正在悄然露出身影。毕竟政途不是儿戏,要是有什么小尾巴都恨不得藏起来才好,哪里还会自曝其短?顾诏这一手,对自己有点狠,但同样也搔到了张平原一系的痒处。距离过年还有三个多月,而向一鸣的正式任命最多还有两个月,尘埃并未落定,张平原不会那么老实。

    事情发生的第二天,顾诏全不在意的去了供销社,跟王大勇去农业局报道,跟随试改办的人直奔清凉店公社,扎根山脚,开始指导农民清理防空洞,正式开启了防空洞种蘑菇的行动。

    本来试改办的人都已经知道了大字报的事情,看顾诏便戴上了有色眼镜。可顾诏的表现却让他们大吃一惊。无论从培育蘑菇的理论上,还是干活的勤快上,丝毫看不出养尊处优的样子,反而能跟老农们打成一片,对农活也不在话下。这让农业局的那群人惊讶不已,逐渐的顾诏便融入试改办之中,而王大勇倒成了打杂的,来来回回的来往于县城和清凉店之间,专做跑腿的工作。

    因为游**的关系,王大勇一个供销社主任非但没有怨言,反而乐在其中,在农业局某些领导的眼中,倒成了吃苦耐劳的典型,准备给他报个先进个人给县里,倒也是意外之喜。

    一眨眼半个月过去,清凉店的工作进展得十分顺利,而就在这个时候,一个让顾诏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甘南省报》,用了两个版面的内容,赫然刊登了一篇名为《新农村未来发展方向之我见》。整整两个版面,这在甘南省报的历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非但如此,这篇报道刊发的形势像极了小学老师批改作业,每一句都有人进行了批注,而这个人,在甘南省也是很出名的,以刚正不阿雷厉风行著称,栾开市市纪委书记平国新。

    平国新身为纪委书记,竟然去点评经济建设的稿子,这本来就有些不合乎常理,让人们嗅到其中有什么异样的气味,而作者的名字却非常陌生,名为顾诏。

    顾诏?别说甘南省,就算是栾开市,都没人听说过这是哪方神圣。

    这一篇文章中,作者极其尖锐的指出,公社形势已经不能满足如今社会形态的需要,包产到户包干到人才能更大的激发农民的主观能动性。农田不应该是桎梏农民的手段,而应该是解放劳动力的催化剂。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形势,应该以土地承包制,土地租借式和农田集中机械化为主导。农村剩余劳动力应该走出农村,走向城市,为新城市建设增砖添瓦。

    平国新的点评中,更是一针见血的指出,大跃进时代“人多就是力量”,为国家带来沉重的负担,人口日益增加,如何用少数的土地养活多数的人应该成为重中之重。发展工业,发展生产加工深加工出口一条龙,是为政者最应关心的问题。

    在争争吵吵的党内大讨论当中,这样的报道本来应该属于其中的一点lang花,但在文章最后的编者按中,非常犀利又非常尖锐的指出,保守派的一些策略,无异于清朝时代的闭关锁国,将会让国家经济停滞不前甚至倒退。如此尖锐犀利的编者按,还是头一次出现在省一级报纸上,可见某些人已经报了破釜沉舟的打算。

    闭关锁国?这种论调顿时引起保守派的强烈抨击,甘南省这个经济不发达,农业不突出,在全国三十多省中排名倒数的省份顿时成了当政者口中最多提起的地方,而内参上的战场也开始转移到《甘南省报》中,掀起了双方辩论的大**。

    省里行动迅速,向市里发来精神,平国新“被病休”。而市里体会到省里精神,又向各县发了文件,注意言辞,要稳扎稳打,不能被资本主义自由化风气腐蚀。

    顾诏万万没想到,秦臻竟然直接通过关系,把他的稿子递到了省报,而省报还搞出这么大的动静。县里向一鸣比较倾向于改革派,可是对市里的文件又不能忽视,便要求静莲试验田要循序渐进,不要犯了大跃进的错误。

    此时,静莲山下的那些农田已经变成了工地,几辆机械正日以继夜的工作着,努力把这片土地变成市场集群。而县里的这道命令传下来,无疑是在隐形的宣告,这个计划恐怕要无限制的搁浅。

    向一博和刘冬青听到这个消息后,那可是急红了眼。他们拍着胸脯跟父老乡亲们做了保证,只要这个市场建立起来之后,肯定能让大家发家致富。而现在,眼瞅着工程到了一半,却被县里叫停,这俩人仿佛热锅上的蚂蚁般着急,风风火火的找到了顾浩然。

    不找主要负责人,而去找副手,顾浩然在静莲获得的口碑相当不错。身先士卒亲入施工现场,比张震整日坐在办公室里强的太多太多。

    “顾主任,你说说,这可怎么办?”向一博本来是给堂兄向一鸣打了电话,却被呵斥了一顿,让他要紧随县里精神,这让向一博的火气越发大了,推开顾浩然的房门,也不管房间里面有谁,直接上了大嗓门。

    顾浩然笑呵呵的让向一博和刘冬青进来,随后说道:“小诏,倒水。”

    向一博和刘冬青这才注意到,小年轻顾诏也在这里。两人相视一眼,同时叹了口气。

    “你说你这伢子,没事写什么文章啊。”向一博唉声叹气。

    顾诏也很无奈,秦臻的动作未免太大了一些,稍有不慎,他顾诏跟老爹没准就摔死在黎明前的黑暗中。他今天过来,就是跟顾浩然商量静莲下一步应该如何自处。就在刚才,他跟顾浩然通过分析,发现这时候虽然是风口lang尖,但同样也是不可复制的大机遇。

    机遇在于,顾诏自己知道,改革势在必行,最高领袖已经南巡完毕,之所以没有发表讲话,就是故意引发这场党内大讨论。因为有了这场讨论,在改革初期避免了很多弯路,这都是后话了。

    顾诏倒上水,便坐在一旁,静静的听他们说话。

    “老向,老刘,我问你们,你们是怎么看静莲试验田的?”顾浩然经过半个月,身上明显出现了几分官威,举手投足有了几分沉静如水的气势。

    “那还用说,肯定好啊。”向一博一拍大腿,咕咚咕咚喝了两口水,大声说道:“顾书记,你看看,就建这个市场,咱们老百姓有了活干,每天还有两块钱的收入,比起死种地来说,强多了!”

    刘冬青点点头,补充道:“我跟一博同志出门,指脊梁骨的人少多了。”因为顾浩然也是书记,所以刘冬青便称呼向一博为一博同志,为了突出书记只有一个。

    顾浩然微微一笑,眼角瞄了顾诏一眼,发现顾诏的脑袋不着痕迹的点了点,便慢慢的说道:“既然形势这么好,我们为什么不继续下去呢?”

    这句话说得很突兀,向一博和刘冬青仿佛没有听清楚,木然的看着顾浩然。顾浩然呵呵一笑,指着办公桌玻璃板下的静莲局部地图说道:“看,我们的施工速度非常快,这要表扬一博同志和静安同志。凭现在的速度,在立冬前后,简易的市场就会搭建完成。要知道,建立这个市场的目的,第一步就定位于蔬菜集中销售地。立冬之后,清凉店防空洞的蘑菇就要成批下来了,只要咱们市场有新鲜蔬菜卖,商户们能赚取差价,那这个市场就倒不了。”

    向一博二人没有想到,顾浩然早就有准备了。可单单一个蘑菇,能撑起整个市场?这不是开玩笑么!向一博为难的说道:“顾书记,这蘑菇,太单一了……”

    顾诏这时候微笑着插了嘴:“向书记,刘副书记,清凉店的蘑菇,确实撑不起一个市场。如果加上茄子、西红柿等常见菜系,甚至是西瓜等时令水果,不知道能不能让市场经营下去?”

    随后,顾诏的一番话,非但让向一博刘冬青瞠目不已,就连顾浩然也心中乱跳:这小子,到底偷偷摸摸瞒着我做了多少事?

章节目录

宦海青云路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小说看看网只为原作者瓜仁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瓜仁并收藏宦海青云路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