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嗣伯徐嗣伯字德绍,善清言,精于医术。曾有一妪,患滞淤,积年不差。

    嗣伯为之诊疾曰:"此尸注也,当须死人枕煮服之可愈。"于是就古冢中得一枕,枕以半边腐缺,服之即差。

    后秣陵人张景年十五,腹胀面黄,众医不疗。以问嗣伯,嗣伯曰:"此石蛔耳,当以死人枕煮服之。

    "依语,煮枕以服之,得大利,出(出字原缺,据明抄本补)蛔虫,头坚如石者五六升许,病即差。

    后沈僧翼眼痛,又多见鬼物。以问之,嗣伯曰:"邪气入肝,可觅死人枕煮服之。

    竟,可埋枕于故处。"如其言又愈。王晏知而问之曰:"三病不同,而皆用死人枕疗之,俱差何也?

    "答曰:"尸注者,鬼气也。伏而未起,故令人沉滞。得死人枕促之,魂气飞越,不复附体,故尸注可差。

    石蛔者,医疗即僻。蛔虫转坚,世间药不能除,所以须鬼物驱之,然后可散也。

    夫邪气入肝,故使眼痛而见魍魉。应须邪物以钓其气,因而去之,所以令埋于故处也。

    晏深叹其神妙。(出《南史》)【译文】徐嗣伯字德绍,善谈老庄之道,精通医术。

    曾有一老妇人,患有滞淤病,多年不愈。徐嗣伯给她诊视,说:"这是鬼附身,应该用死人的枕头煮后服用,可以治好你的病,"于是老夫人从古墓中找到一只已经半边腐烂,残缺不全的死人枕头,煮后服用,病就好了。

    后来,有秣陵人张景,十五岁,腹胀,面目焦黄,许多医生都不给他治了,因此就去找徐嗣伯。

    徐嗣伯说:"这是石蛔!应该用死人枕煮后服用。"张景按嗣伯的话去做,煮死人枕服用后,去大解,便出了蛔虫。

    这些蛔虫坚硬如石头,约有六、七寸长。打下蛔虫后,张景的病就好了。

    后来还有一位叫沈翼的和尚眼睛疼痛,并常常看见鬼。这个和尚来找徐嗣伯诊治。

    徐嗣伯说:"这是邪气进入肝脏,可以找死人枕头煮后服用,完了,再把枕头埋在原处。

    "和尚按徐嗣伯的话做了,他的病也好了。王晏知道了徐嗣伯用尸枕治病的事后,来问徐嗣伯,说:"三个人的病不一样,却都是用死人枕头治疗,而且全都治好了,是什么原因?

    "徐嗣回答说:"鬼附身的人,是中了鬼气,它附在人身上不离开,所以使人沉滞,必须用死人枕让它离去,鬼气飞走,不再附在人的身上,所以鬼附身的人的病就好了。

    得石蛔病的人,已是不常见的,蛔虫变成石头,人世间的药打不下来,所以须用鬼物来驱逐它,然后就可以打下它了。

    因为邪气进入肝脏,所以就眼睛痛,并且看见鬼魅,必须用邪物把邪气引出来,因此就除掉它了,所以让他把死人枕埋在原处呵!

    "王晏深深赞叹徐嗣伯的神妙!

章节目录

大道无门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小说看看网只为原作者懒极仙翁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懒极仙翁并收藏大道无门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