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民窟的房屋密密麻麻偶尔会出现街道但这些街道最宽也不足两米。
    “这条叫胡家街”鸿胪寺通事指着狭窄的石板街道说“三年前有位胡姓富商捐钱给泥路换上石板知县便将此街命名为胡家街。石材是富商捐钱买的可在街上铺设石板却是沿街家家户户出力。”
    街道两边的屋檐下也有许多摊位这些摊位不收管理费只要别摆到街上就行。
    摊位上也没啥好东西有自家做的布鞋有自家赶的馄饨皮有自家熬的凉粉等等。顾客都是附近的贫民收工回家路过顺手就买一些。
    守摊的多为老妇人衣服上全是补丁。
    棉布是很容易穿破的一两年就要破好几个洞不似化纤布料那么结实。对于平民来说衣服总要缝缝补补多穿几年就变成补丁重补丁。
    弥尔顿路过一个摊位守摊的老妇人似乎没见过洋鬼子用好奇的眼神打量他们。当视线与老妇人相遇时老妇人立即露出微笑说道:“客人买粉条不?番薯粉条会做的可不多还是我儿媳妇在城里(城中心)学会的。我这粉条好吃得很冬天就着大白菜炖吃了浑身都是力气去码头扛包都能多扛几袋。”
    通事翻译之后弥尔顿也笑起来居然真的掏钱买了一把粉条。
    隔壁摊位的老妇人见了立即吆喝起来:“盘娘糖嘞盘娘糖嘞。宫里盘贵妃(讹传)教做的糖快来看看嘞!”
    这里卖的盘娘糖明显就不正宗。因为蔗糖很贵老妇人舍不得多放只用少许红糖来糊弄。
    弥尔顿买了几块薯丝糖一边吃一边走。他很快就发现即便是贫民窟街道上也很干净沿街住户都被分配了地段早晨起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扫大街。
    这跟伦敦贫民窟的脏乱差形成鲜明的对比啊!
    走到学校附近弥尔顿竟然发现文化用品商店。
    书籍的印刷质量很差纸和墨也是最劣等的。毛笔更离谱竹制的笔杆上甚至还有没刮干净的毛刺。
    但在南京的贫民窟里确实出现了文化用品店而且还不止有一家!
    这里的学校叫做“西山小学”。
    学校连围墙都没有小山丘有一条路可以上下沿着山路走上去就是学校。
    房屋也很低矮简陋但教室特别大一个班有五六十人学生密密麻麻坐在一起。而且学生的学习用品也很差没有正经的砚台全用陶土小碗研墨写字。
    更没有清一色的儒衫学生身上穿的全是打满了补丁的破旧衣服。
    “这里的老师怎么都很年轻?”弥尔顿问道。
    校长也很年轻才三十多岁。他指着正在讲课的一个老师说:“这位老师叫于桂今年才十八岁。他没考上县里的吏员又不愿去做学徒小学毕业没两年就来本校做了数学老师。”
    十八岁的老师而且还只是小学毕业……跟城中心的贵族学校相比高下立判!
    弥尔顿转身问通事:“这座学校和城中心的学校课程内容是一样的吗?”
    鸿胪寺通事回答:“除了体育课之外其余课程全部一致。这里的学生只要成绩好也能考试升学做官。”
    此言一出弥尔顿感到强烈震撼甚至是来中国之后最震撼的一次。
    英国的平民学校只教英语读写和算账说白了就是培养打工人。而英国的贵族学校则会教拉丁文等课程。只有懂得拉丁文才是真正的文化人才有能力看懂更高级的书籍和公文。
    感受到窗外有人来了教室里的学生全部正襟危坐聚精会神听讲。
    等弥尔顿他们一走后面几排的学生立即趴在桌子上睡觉。只要他们不打闹老师也懒得管真正热爱学习的早就被调到靠前的位置。
    这里的教室太大不能安半透明的窗玻璃否则阴雨天很难看清黑板。
    窗户就是几个非常大的洞透风透雨风雨灌进来靠窗的学生有可能还会感冒。
    对于后排的混子学生来说熬过一年就算解脱。会写自己的名字会做加减法这就叫能写会算今后做苦力也不怕工头坑钱。
    三年小学毕业?
    别扯了读完一年就走人早点打工赚钱补贴家用!虽然年龄太小但给店铺糊纸盒子还是可以的。
    而坐在前面两排的学生都是老师挑选出的好孩子。他们即便出身贫寒却都有一颗向学之心眼睛死盯着老师和黑板生怕漏掉了半个字。
    这里的教学条件寒酸到一个班只有一部字典学生想查字典都得排队轮流来。
    其实还算好的在偏远的山区整个学校只有一部字典。而且由校长保管不得有半分损坏学生查字典的时候校长全程在旁边盯着。
    课间孩子们蜂拥而出跑到泥地操场里撒欢嬉戏。
    弥尔顿叫住一个学生这孩子的衣服特别宽大。估计是家中兄长穿过的补丁重补丁不知已经穿了多少年。
    “你叫什么名字?”弥尔顿问。
    学生好奇的看着洋鬼子听了通事官的翻译又得知这是外邦使臣竟然拱手作揖说:“小子名叫袁宗儒是学校先生帮忙改的。”
    弥尔顿又问:“你父母是做什么的?”
    袁宗儒回答:“家父是秦淮河的货船伙计家母瘫痪在床平日里做些针线活。”
    弥尔顿问道:“你读书几年了?”
    袁宗儒回答:“三年了今年夏天小学毕业。这里的学生很多都没法毕业考不过就只能拿小学肄业证。小子家贫父母辛苦因此努力勤奋肯定能拿到小学毕业证。若是老天保佑或许还能公费读中学小子一家就能脱去贫穷了。”
    如今的各级学校都是宽进严出。
    毕业考试并非学校组织而是政府官员组织并监考。小学毕业考试通过率还不到50%一半参与考试的小学生只能拿到肄业证书而已。而公费升入中学的比例甚至还不到两百分之一。拿到了小学毕业证又没公费资格那就只能自费读书了。
    所以穷人家的孩子读书的积极性不高别说公费读中学了他们很可能小学毕业证都拿不到。
    对于朝廷而言小学毕业证必须卡得严。因为拥有小学毕业证就有资格去考县里的吏员不能让阿猫阿狗也混进来。
    像袁宗儒这种贫寒子弟如果能公费读中学拿到中学毕业证就算一飞冲天。即便只拿到中学肄业证也能在南京随便找工作很多商家和工厂都会抢着要。
    “你的志向是什么?”弥尔顿问道。
    袁宗儒回答:“公费读中学中学毕业了考军校。考大学太难考府里的吏员也难中学毕业生考军校就简单。军校毕业了就能分配做军官。这是老师说的。”
    这小子估计要被老师坑了考军校简单是因为中学毕业生一个个都自视甚高。即便考不上大学也能去考府里的吏员报考军校的少之又少。
    但因为卷得太厉害报考军校的越来越多等袁宗儒中学毕业恐怕难度已经仅次于考大学。
    傍晚弥尔顿下山回去。
    夜里点起油灯弥尔顿开始写论文标题叫《再论教育问题》。
    “教育是一个国家强大的基石而面向平民的公共教育是教育发展的必然方向……”
    “中国的教育无疑是全世界最成功的。这里的穷人孩童除了体育课之外跟富人孩童所学的一样。在文化方面只要他们愿意学习理论上是可以跟富人齐头并进的。而且中国的官员是通过考试获得职务。中国的文官制度是一种具有流动性的良好制度……”
    “英国想要变得更强大必须引入中国的文官制度。而引入文官制度的前提是要进行广泛的平民教育……”
    “两百年前英国打破了教会对教育的垄断。但是还不够英国今后的教育应该从慈善办学改为政府办学。慈善办学的往往是商人他们只教平民孩童读写和算账然后将这些孩子招聘为雇员。这种教育体制不能培养出真正的人才甚至连拉丁文的公文都看不懂……”
    “英国革命已经杀死了国王已经建立英吉利共和国。共和国有义务和责任拨款建造更多学校让更多的平民子弟接受真正的教育。只要坚持办学二十年不断扩大办学规模。那么二十年之后英国将成为欧洲的文化中心英国将拥有全欧洲最多的学者……”
    弥尔顿满怀期待的写下这篇文章但显然是徒劳无功的他实在想得太天真了。
    当他再次返回英国就会发现自己的共和国没了克伦威尔驱散议会自封为护国公。
    共和国都没了还想让政府出钱办教育?

章节目录

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小说看看网只为原作者王梓钧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王梓钧并收藏朕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