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十五殿试日。
    当天一清早天还没亮朱浩便入东安门等候从东华门入皇宫参加殿试。
    在场贡士可说是精神抖擞一个个都等着金榜题名。
    从会试结束到如今已过去一年多时间中榜者中一人已死一人回乡守制对每个人来说都有点时过境迁的感觉。
    寅时末天地一片灰蒙蒙的人影都还看不清一众贡士便开始入宫。
    由宫中太监执领翰林学士走在队伍前面带领众贡士步入东华门。
    东华门属于皇宫东南门北边是文华门连接文华殿再往北就是东宫所在。
    南边则是内阁值房和佑国殿等连排屋舍正对着的就是左顺门也就是嘉靖四十一年后改名会极门的地方。
    进入左顺门此地已算皇宫地界但进奉天门尚且不算入大内。
    一行人走过金水桥此时西角门前已设好连排桉桌所有考生需席地而坐参加本次殿试。
    《皇明大政纪》中有载:“……正德十六年五月廷策会试中式举人……礼部奏武宗丧礼事宜从简上御西角门发策问……”
    众贡士座次就是按照会试成绩排序朱浩作为会试会元理所当然坐在了第一排最左边的位置。
    这个位置看起来不错但要抬头看看皇帝的御座位置还是稍微有点偏。
    但跟朱四那么熟悉了看不看都一样。
    太阳升起时。
    朱四作为殿试名义上的主考官亲自出现在考试现场。
    众贡士无须下跪但要躬身向皇帝行礼但因众贡士没有经过朝会礼数的基本训练所以现场稍显混乱一点儿都不齐整。礼毕众贡士归位跪坐后随即就有内侍将一份份考卷发到考生手上。
    相比于会试殿试的考卷格式更为规整每一份印刷出来后都会详细检查其中是否有错漏以保证每一名考生的考卷都不会出现缺损情况。
    而考卷上朱浩所出的殿试题目赫然在列:
    “皇帝制曰:朕惟人君奉天命以统亿兆而为之主必先之以咸有乐生俾遂有其安欲然后庶几尽父母斯民之任为无愧焉。夫民之所安者所欲者必首之以衣与食。使无衣无食未免有冻馁死亡流离困苦之害。夫匪耕则何以取食?弗蚕则何以资衣?斯二者亦王者之所念而忧者也。
    “今也耕者无几而食者众蚕者甚稀而衣者多又加以水旱虫蝗之为灾游惰冗杂之为害边有烟尘内有盗贼无怪乎民受其殃而日甚一日也。固本朕不类寡昧所致上不能参调化机下不能作兴治理实忧而且愧焉。然时有今昔权有通变不知何道可以致雨旸时若?灾害不生百姓足食足衣力乎农而务乎职顺乎道而归乎化?
    “子诸士明于理识夫时蕴抱于内而有以资我者亦既久矣。当直陈所见所知备述于篇朕亲览焉勿惮勿隐。”
    这本是嘉靖十一年的殿试考题。
    朱浩取了个巧把十二年后的殿试题目用在此时而如此一份带着悲天悯人情怀的考题让众考生来探讨治国安邦之道可说是非常符合如今新皇登基后百废待兴的局面。
    大明经历正德一朝的混乱后皇帝出如此题目也充分体现其爱民如子、心怀天下苍生的优良品质。
    ……
    ……
    殿试无须太多累赘礼数。
    唯一的目的就是为国取士。
    自打众贡士入宫基本就没多余的声响考试开始后众考生或沉思长考或在草稿纸上写写画画理顺思路。
    大明殿试规矩按《明会典》所列:“凡殿试洪武三年定殿试时务策一道惟务直述限一千字以上。”
    这就跟平时写四书文经义不同无须八股对偶但却要求写到一千字字数虽然不是越多越好但基本上想在殿试中名次靠前怎么也要往两千字甚至三千字往上去写而且要求无错别字。
    殿试中除了考察考生的文韬武略体会皇帝治国之艰辛与不易献计献策针砭时弊外还要求一手字必须写得好。
    因为殿试考卷并不誊录这意味着考生的考卷将会被殿试阅卷官直接看到虽然大明的殿试还没到清朝那般“抑文重字”的地步但实际情况也差不了多少想名列一甲字写得丑这一条就会被否掉。
    在场绝大多数考生都需要冥思苦想思索如何破题但对朱浩来说自己出题自己答还有比这更轻松的事情?
    稍微抬头看了远处御座上的朱四一眼发现朱四也在往自己这边瞧。
    没办法在场这么多考生中除了朱浩外他就认识个张璁但跟张璁只是一面之缘此时张璁埋在人堆里并不显眼朱四对一个只交谈过几句的老书生不会产生什么深刻的印象。
    朱四以往就很羡慕朱浩考科举而且连榜中魁首这次终于有机会亲自见证朱浩科举自己还是主考官当然要多留意一下这个从小一起长大的好朋友有何表现。
    内阁大学士和礼部部堂并不在考场。
    但殿试结束读卷官之位则由他们充任殿试读卷官除了内阁大学士外还有翰林学士和部堂、正卿、侍郎、通政使等每一届殿试读卷官人数大概在十三四人上下少则十人人选会在殿试当天公布。
    殿试放榜明初一般在殿试后第二天到宣德朝后通常是殿试后第三天放榜第四天赐恩荣宴。
    ……
    ……
    殿试没有提前交卷一说。
    写完了就在那儿等着最后日落时大家一起出宫毕竟考场是在皇宫里不可能挨个送你出宫都是一起来一起走。
    中午并不放饭。
    虽然名义上皇帝主持但皇帝通常是露个脸坐一会儿就走。
    但也会出现皇帝“缺考”也就是“不御殿”的情况嘉靖之前皇帝“不御殿”一共发生四次分别在天顺八年和正德六年、九年、十二年。
    天顺八年是因为英宗刚死出现皇权交替的情况而正德朝三次……纯粹就是朱厚照不想去。
    如此可见大明科举选拔人才到了正德朝时如何不正规这次殿试之前有三次殿试皇帝都没来终于在朱四登基后情况得到改善。
    这次朱四主持科举显得前所未有的重视即便到午时朱四也没有着急回去吃饭连朝务好像都懈怠了。
    此时朱浩早就已经答完考卷坐在那儿等候交卷弥封。
    一直到日头西斜有太监过来提醒朱四应该注意身体得回去休息了朱四才意犹未尽起身临走时望了眼朱浩眉宇间满是笑容。
    皇帝走后。
    在场负责监场的翰林院众人才轻松了些但按照规矩他们不能靠近考生查看文章以免有串通之嫌。
    朱浩留意到杨慎也在场。
    之前二人见过面有过简单交谈杨慎对朱浩似乎并不太重视偶尔目光看过来随后便将目光转向一些他认识的考生诸如杨维聪等北直隶出身或四川出身的士子那些才是他的同党。
    ……
    ……
    日落时分终于准许交卷了。
    由太监过来负责接收考卷和弥封朱浩卷子夹在中间。
    当太阳彻底落入地平线就算没答完的考生也要求必须交卷……考卷悉数上交后所有人起身按照顺序列队再次跟着太监和翰林院的官员往宫外走。
    出东华门后终于不再限制“喧哗”众考生可以恣意交谈。
    “朱公子……”
    因为已无须列队众人往东安门走时已是三五成***头接耳。
    此时张璁从身后快步跟了过来向朱浩行礼。
    朱浩正在跟几名会试列在前面的湖广籍考生探讨本次殿试题目闻言回首看向张璁微笑着点了点头。
    之前还想跟张璁探讨议大礼之事没找到人想不到殿试后张璁主动前来求见。
    朱浩跟几名湖广考生作别这才跟张璁走在一侧并肩而行。
    “先前留意到陛下一直凝视你那边……”
    张璁提了一句。
    朱浩不由眯眼。
    这个张璁果然很善于钻营到底史官没冤枉你若非大礼议你立了功指不定你就成了严嵩幸好你考上进士时已是个小老头。
    朱浩笑道:“张兄你看错了吧?在场那么多人怎能确定陛下看的是我呢?”
    张璁没有纠缠这个话题转而道:“之前一直闭门读书未曾前去拜访不知陛下如今可有忧愁需人宽解?”
    朱浩道:“张兄你应该知道吧?”
    张璁点了点头。
    殿试之前朝堂第一次议大礼以新皇全面失败而告终新皇爹不是爹、娘不是娘张璁作为历史上大礼议的发起人岂能看不出皇帝急需一个声音来为自己出头?
    但张璁大概也知道自己人微言轻没有资格议大礼。
    “看来是该跟张兄你好好谈谈不如约个时间如何?时候不早天没亮折腾到现在也该回去休息了……”
    此时已到东安门前朱浩的意思是咱门口作别。
    张璁却显得很急切:“选日不如撞日不如由在下做东宴请朱公子……请朱公子务必赏脸。”

章节目录

锦衣状元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小说看看网只为原作者天子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天子并收藏锦衣状元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