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多久, 内侍带来了一群方士。

    如今的术士更擅长驱鬼捉妖和看风水,方士才更擅长炼制丹药,所以赵馨并未让人寻找术士。

    等人到后, 赵馨便直接将朱砂提取水银的办法, 以及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告诉了这群方士——

    虽然与嬴政说的时候, 有点儿生死不论的意思, 但这群人也算是最初的化学家了, 若是好生培养, 与墨家子弟也差不离了, 都是秦国未来发展科学的中流砥柱, 可不能真的在提炼水银的过程中中毒。

    嬴政未必不知道她打算, 却也知道提炼水银这事儿最适合交给方士,他向来讲究实用性, 哪怕心里对这群方士膈应,也没打算真的对他们怎么样。

    当然, 前提是这群人不要不长眼地, 又用长生之术忽悠他。

    赵馨:“……”

    她很怀疑这群方士真的到处宣扬长生之术, 会被拉出去车裂。

    得让人好好看着这群人!

    -

    诸子百家中大部分学说讲究的是入世, 都希望将自己的学说推行到各国, 最好让各国国君看到其有用之处, 让其将之定位国策, 以此影响更多人。

    道家正相反, 他们讲究的是出世。

    方士属于道家, 信奉清静无为, 一般不会主动进入朝堂。

    但能达到出世这个思想境界的,到底是少数,如今有机会进入朝堂效力, 以后也许还有机会影响一国朝政,成为秦王太后座上宾,坐享荣华富贵……

    大部分方士还是很心动的。

    虽然内侍找来的不是方士中最顶尖的那批,但这群人对赵馨来说也已经足够用了。

    ——若是他们做得好,以后再想办法将那些有真本事的方士忽悠出来也不迟。

    两方人马接触后一拍即合,内侍很轻易就带回了上百号方士。

    等到了咸阳,这群方士还在猜测自己要做什么呢,有人就告诉他们了,需要他们从朱砂当中提取水银。

    朱砂提取水银?

    虽然不知道水银是什么,但朱砂这东西他们熟啊!

    只要是擅长炼丹之术的方士,他们手上的炼丹配方就没有一个是缺得了朱砂的。

    不但他们自己对朱砂这东西足够熟悉,赵馨还送来了从朱砂中提取水银的注意事项。

    这就更没问题了啊。

    谈妥薪酬待遇之后,这群方士就迫不及待地,带上羊绒做成的口罩开始了工作——

    这是一群好奇心旺盛的方士,他们非常想知道水银是什么东西,又是否可以用来炼丹,或者他们以前炼丹用的朱砂,真正起作用的会不会就是水银这种“新”物质……

    没两天,就有人成功提取出了水银。

    水银之所以叫水银,就是因为其外表非常像是液态的银。

    其他不提,颜值还是很高的。

    一群方士看着水银都错愕不已,其中一些脑洞大的,甚至怀疑自己突然拥有了点石成金之术。

    不是点石成金,点朱砂成银也很厉害啊。

    可惜负责镜子生产的官员一句话,就让他们美梦破灭了:“什么点朱砂成银?只要按照这个办法,任何人都能从朱砂中提取出水银。而且太后说了,这玩意儿和银就不是一种东西,不能当钱使。”

    那群方士根本不信,官员为了让他们乖乖做事,随便找了个人,在方士的关注下从朱砂中提取水银。

    但,失败了。

    而且是接连失败了三次。

    官员:“……”

    那名负责此事的官员甚至想要亲自上阵,方士们却已经完全不相信他的话,认定了自己就是突然拥有了点朱砂成银的本事。

    官员担心自己搞砸了差事,气得不行:“你若是不信就想办法把水银变成真正的银子,谁买东西还提着竹筒装银子的?”

    众所周知,搞科研的脾气都犟,都倔,很多都一根筋儿。

    这群方士在对“长生不老”的期盼加持下,比真正的科研工作人员还要固执。

    于是被这官员一激,立刻就燃起了搞“研究”的想法——

    他要将水银,变成银!

    如果想将某种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一般有两种基础办法,降温凝固和加热蒸发。

    前者适用于单一物质,后者适用于多物质、尤其是与水相融合的液体融合,将水分蒸发后,自然就留下了固体。

    这些方士也是有真材实料的,稍一思考就想到了关键——

    在“确定”水银和银是同一种物质的前提下,同一温度,水银与银却呈现出了两种不同状态,明显不可能是单一物质。

    水银里面,必然有其他东西。

    最有可能的,就是水。

    其他人也不确定水银与银到底是不是同一种东西,所以只能一脸懵逼地看着这群方士自己捣鼓,也没人想起告诉赵馨。

    在这些人看来,炼丹这方面,太后显然没有方士专业。

    方士说两种东西是一种,哪怕赵馨之前明说了,水银与银根本八竿子打不着,其他人也因为方士们的笃定而半信半疑。

    于是这些个方士就因为错误的认知,开始了自己的作死实验。

    其中最有声望的那个亲自动手,旁边还有不少与他相同想法的方士给他打下手。

    水银这东西,是很容易蒸发的。

    而且变成蒸汽的水银一旦被人吸入体内,是会中毒的。

    轻者咳嗽、咳痰,重者肺气肿。

    甚至还可能对神经系统、泌尿系统等造成严重影响,直接被毒成傻子也不是没可能。

    但幸运的是,这群方士惜命且经验丰富。

    他们做实验前不但将无关人等赶出了房间,还一直让“实验室”保持通风,并未处于封闭环境。

    最关键的是,他们虽然坚信水银就是银,却也将赵馨的话放在了心上,给水银加热的时候一直带着口罩,而且用于加热的水银量也非常少——

    毕竟水银属于朝廷的,价格昂贵,不可能给他们随便做实验。

    就连他们做实验的这一点点,都是他们自掏腰包,从官员手里忽悠着买下来的。

    但这对方士而言,反倒是一件好事。

    因为等到水银真的因为加热而蒸发后,一群方士毫不意外地出现了中毒症状,全都开始剧烈地咳嗽。

    屋外的人吓了一跳,赶紧进去将人拖了出来。

    大家一边让人去喊大夫,一边将这群方士摘掉口罩后安置在了椅子上,然后便束手站立在旁边,不敢轻易动作。

    大夫很快过来,却因为不了解水银的特性而对此束手无策。

    好在方士们呼吸了足够的新鲜空气,恢复了正常。

    等赵馨知道后,以防万一,还是立刻让人给这群人催吐,同时还不忘让他们口服生鸡蛋清和牛奶、豆浆等高蛋白食物。

    当然,也没忘记给他们喂一些巴豆。

    折腾了差不多半个月后,大夫终于确定他们身体没问题了,赵馨这才解除了这群人只能吃高蛋白食物,不得正常饮食的禁令。

    一群方士得到消息,饿狼扑食一样冲进了食堂——

    就算高蛋白食物是好东西,可天天吃顿顿吃,任谁也受不了啊!

    看看他们,都被折磨得形销骨立,差点儿去见三清了!

    但等吃饱喝足,这群方士立刻变得垂头丧气起来。

    经此一遭,大家也都明白水银与银不是一种东西了,点石成金这种事儿,终究还是传说。

    但从朱砂中提取出另一种物质的现象,还是为这群方士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方士们调整好心情后,很快就开始鼓捣着,想要实验一下能否从其他东西里面提取新的东西。

    造化之术,本就是这群方士追求且熟悉的领域,他们很容易就沉迷进去,甚至险些忘掉来到咸阳的真正目的。

    然后,这群方士就被负责造镜子的官员教做人了——

    这个官员的教训方式也简单,直接扣钱。

    想要做实验,各种器材与材料都不可或缺,而这些都需要大量的钱财才能购买。

    器材需要找人定做,稀少的材料同样需要花大价钱请人寻找。

    虽然这时候的实验器材与材料比起现代只是小巫见大巫,但从无到有的过程,花掉的钱同样是个天文数字。

    哪怕是后世,想当道士也得有钱才行——

    要嘛自己有钱,要嘛家里有钱,要嘛信众有钱。

    恰好在这个时候,他们听说了一个不知道是好还是不好的消息:太后说了,只要玻璃工坊那边的匠人熟练掌握了吹玻璃的技术,以后完全可以按照他们的需求订做实验器材。

    透明的,可以从外面观测不同物质反应的,不容易腐蚀且轻便容易取用、挪动的玻璃器材。

    方士们:“……”不争气的眼泪,从嘴角流了下来。

    可一打听玻璃的价格……

    所有方士都自闭了。

    以前忽悠着那些富商贵族供奉,这群方士自然可以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后来来到咸阳,赵馨给的薪酬也高,也不曾在这方面遇上问题。

    但当薪酬被扣掉大半后……

    一群方士看着要啥啥没有的实验室,再联想起想买啥都拿不出钱的现状后,立刻安分下来了。

    但强逼着未来的科研人员朝九晚五,将他们有限的精力全部限制在重复的劳动中,并在这期间消磨了灵气和创造力……

    这种蠢事儿赵馨可不干。

    她让人算了各国贵族富商的数量,再算了算每年生产多少镜子才能达到利益最大化,以此为凭据,规定了每位方士每天必须提取的水银量,然后直接放话——

    只要完成了任务,剩下的时间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这群方士听了,就跟打了鸡血一样,不但尽心尽力地提取水银,还想尽办法提高从朱砂与水银的转化率。

    受限于战国的条件,一开始朱砂与水银的转化率低得令人发指。

    但没想到,这件事最后还真给他们做成了。

    不仅如此,他们在这过程中还摸索到了一些比较基础的办法,最后运用到其他实验中,带来了惊人的效果。

    但现在,他们的许多时间仍被花在了繁琐的工作中。

    做镜子所需的水银,全都出自这群方士之手。

    -

    水银从朱砂中提取出来了,锡箔也被做出来,就差玻璃了。

    玻璃的配方与制作条件,早就因为各种穿越小说的流行,而在网上泛滥了,饶是赵馨,也无意见过几次。

    不过为了以防万一,她还是认真了一遍。

    然后,赵馨便将玻璃的配方与制作办法,直接交给了已经组建好的玻璃工坊的负责官员。

    ——因为秦国特殊的制度,玻璃工坊等工厂建造之初,就定下了国有属性,派遣过来的负责人,也都是朝中有经验的官员,而并非直接从下面提拔。

    由于以前就有琉璃的存在,得到配方后,生产玻璃倒是不难。

    难的是,想要生产固定形状的玻璃。

    比如最基础的圆形的、长方形的、球形的……都有很大的难度。

    甚至玻璃的大小也很成问题,玻璃工坊投入生产后,生产出来最大的玻璃也不过两个巴掌大,因为温度与时机没把控好,最后的成品直接成了一坨不规则的“艺术品”。

    毕竟是第一件,赵馨看到后直接带回了咸阳宫。

    嬴小政最近在范睢的带领下,开始亲自接触政务,本来已经很少有时间与赵馨见面,但在听说玻璃工坊出成品后,还是忍不住放下手中奏疏,来到了赵馨的宫殿。

    然后,就看到了那一坨奇奇怪怪的玻璃。

    没想到嬴小政还挺喜欢。

    赵馨没犹豫,直接将那坨玻璃送给了嬴小政。

    嬴小政虽然已经初具帝王威严之相,到底年纪还小,得到了好东西自然想要和人显摆。

    他不认识几个同龄人,所以直接将那坨玻璃带去了议事的大殿。

    没想到范睢等人发现后,瞬间挪不开眼了。

    如今生产条件落后,想要提纯矿物质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掌握办法后,生产五颜六色的琉璃很简单,生产出无色的玻璃却很难。

    虽然秦国不许奢靡,但只要有钱,买一个琉璃摆件儿在家里私藏,还是很容易的。

    只要不让人发现。

    可见多了各种颜色的流离摆件儿,无色玻璃他们还是第一次见。

    这群人蠢蠢欲动,非常想要知道这是打哪儿来的。

    可又碍于秦律,不好问出口。

    嬴小政不懂他们纠结,乐呵呵地同自己的两位老师炫耀:“这是玻璃工坊做出来的第一个摆件儿,虽然没有颜色,但放在太阳光下,却能折射出彩虹一般绚烂的色彩,非常好看。”

    这也是他喜欢这个摆件儿的原因——

    虽然在书中知道了玻璃,也知道了玻璃的许多用处,但事实上,这还是他第一次见到玻璃的实物。

    何况他见到的时候,正好一束光从窗户射下,在背光处散落了一地彩虹。

    虽然不能像三棱镜一样,可以让光的色彩泾渭分明,但这种破碎的色彩,与玻璃的光影结合,也另有一番美感。

    极少在现实生活中见到这么多颜色的嬴小政,立刻就迷上了。

    范睢等人一听,也生出了好奇心,忙不迭地请求嬴小政将玻璃摆在阳光下,让他们看看彩虹般绚烂的色彩。

    嬴小政抿出两个小酒窝,矜持地起身走到窗户前,打开一条缝,让外面的太阳光如光柱一般射向玻璃。

    然后……

    范睢惊叹:“太美了!晶莹剔透,浮光斑斓,让人见之忘俗。”

    他如此,其他人反应更夸张。

    唯一比较镇定的,就只有白起了。

    然后,白起直接开口,请嬴小政将那块玻璃赏赐给他。

    嬴小政:“……”

    看着其他人虎视眈眈的样子,他难得受惊,旋即再次强调:“这个玻璃摆件儿是失败品,只因为是第一个,才有了特殊意义。诸位若是喜欢,可以直接去找玻璃工坊的负责人,这种失败品他们还有很多。”

    毕竟是花了许多物资与人力,就这么丢了,大家也舍不得,于是类似的失败品全都堆在了工坊库房的角落。

    有人要,只要负责人同意,就可以直接带回家。

    于是很快,玻璃工坊“库存”的失败品,被人席卷一空。

    但玻璃工坊的人完全不在意了,因为随着经验的积累,第一块足有两寸大的玻璃板,被人生产出来了。

    虽然还有点儿厚,但确实是合格品。

    凡是有一就有二,第一块合格品做出来后,第二块第三块合格的玻璃也都做了出来。

    而且随着时间流逝,做出来的玻璃越大越薄,最后甚至出现了两米长两米宽的玻璃板。

    这块玻璃被当做贡品,进献给了太后赵馨。

    消息一出,范睢等人立刻进宫求见。

    因为见过了失败品,大家对其也非常喜欢,所以就越发好奇成品到底是什么样子。

    赵馨笑了笑,想到了镜子。

    虽然玻璃也很赚钱,但因为琉璃的配方有制法在贵族富商家中不是秘密,所以其到底能赚多少钱,大家心里都没谱。

    赵馨对镜子寄予了厚望。

    听到消息后立刻赶来求见的,都是秦国真正的肱股之臣,统共也就四五个而已,其中范睢白起王齮就占了三个,镜子的制法在他们面前,完全不需要保密。

    赵馨一边让人去取水银与锡箔,一边让人将范睢等人请了进来。

    嬴小政有些好奇:“阿娘准备做什么?”

    赵馨笑了笑:“镜子,想不想要?”

    嬴小政的眼睛,刷一下就亮了。

    原材料齐备,镜子很容易就做出来了——

    只需要将锡箔铺满玻璃的一面,然后将水银倒在上面。等水银将锡箔腐蚀在玻璃上,干透之后,一面镜子就做好了。

    这个过程需要很小心。

    内侍将水银与锡箔纸取来后,赵馨下令,让人将玻璃等物直接搬到了一个无人居住的宫殿。

    等所有人站定,赵馨命人取来口罩,让所有人戴好。

    然后,她才叫来内侍,让其一步步按照自己的吩咐,做出了一面光可鉴人,且能将人照得纤毫毕现的玻璃等身镜。

    镜子做出来后,所有人都吓了一跳。

    第一个照镜子的内侍,当场吓得面如土色,直接跌坐在了地上。

    赵馨懵了一下,细问后才知道,原来内侍因为在镜子中见到了一个与自己没有丝毫差别的“人”,认为自己的灵魂被摄进了镜子当中,马上就要死了,所以才会反应那般大。

    赵馨:“……”

    倒是也不奇怪。

    在科学发展的时间进程中,类似的事情也在这片土地上发生过,不过当时引起这种“被勾魂摄魄”恐慌的,不是镜子,而是照相机。

    但镜子比照相机好解释多了。

    有铜镜打底,大家对这种玻璃镜子的接受度相当高。

    等赵馨解释清楚其中原理,并以铜镜举例后,就再没人说什么“勾魂摄魄”之类的话。

    不但如此,在场所有人就跟看稀奇一样,立刻排起了长队。

    他们一个接一个地走到镜子前,瞪大了眼睛,想要看清楚自己到底长什么样。

    性子活泼一些的,站在镜子前“搔首弄姿”,根本舍不得离开。

    哪怕是性子沉稳的官员,当看到自己的身影出现在镜子里面,“对方”还会随着自己的动作而动作,也不免动容,同时也更不愿意离开了。

    这样一来,排在后面的人难免心生不满。

    几个官员险些吵起来。

    最后还是赵馨下令,每个人在镜子前只能停留一盏茶时间,时间一到,他们才心不甘情不愿地从镜子前离开。

    虽然镜子还未真正投入生产,但其名字已经传遍咸阳,且大有名扬战国的趋势。

    一开始,没见过镜子的听说一群人为了还没开始售卖的镜子“神魂颠倒”,都觉得夸大其词,根本不相信有什么东西能有这么大的魅力。

    但当第一批镜子摆在了书肆的架子上,当一块等身镜被镶嵌在了书肆的墙上每个从旁边路过的人都能从中看到一模一样的自己……

    整个咸阳城都沸腾了。

    商人们窥见了其中商机,恨不得立刻批发几百个镜子,然后倒卖给其他国家的贵族富商们。

    但镜子的数量,太少了。

    第一批不过十个镜子而已,没等其他人反应过来,就被一群乔装打扮过的人悄悄买走了。

    第二批多了一点儿,二十个镜子。

    但刚刚摆在架子上,就被人哄抢一空。

    拥挤的人群,甚至影响到了前来书肆读书买书的客人。

    赵馨见状,直接让人在书肆附近买了一个铺子,专门售卖玻璃与镜子。

    虽然其中商品极少,但每每摆上,就会被人买空。

    有那不知情的客人,若是在商品上架之前进走入其中,只怕还以为这个铺子已经倒闭,马上就要转手了。

    这样的情况,一直到玻璃工坊的匠人们熟练掌握了吹玻璃的技术,无数形式各样,精美绝伦的玻璃制品被摆上货架,才终于得到遏制。

    买不到镜子,买玻璃制品也是好的。

    客人们总算褪去热情,恢复了理智购物。

    但咸阳城的客人们冷静下来了,其他国家的贵族富商们,才刚刚得到镜子与玻璃制品的消息。

    又一个月后,他们才终于见到了玻璃制品。

    至于镜子?至今没人买到。

    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

    那些漂亮又昂贵的玻璃制品,已经让那些生活奢靡不差钱的贵族富商们喜不自禁了,一直只闻其名,不见其影的镜子,尤其是可以将一个人全身都映照出来的等身镜,更是让这群不差钱的人眼馋心动,甚至开出了比原价高出几十倍的价格,希望有人转卖。

    最普通的小圆镜也定价一千金,高出几十倍,直接达到几万金。

    这钱,足够支付一城老百姓一年的开销了。

    但现在,这些贵族富商们,不过用来求购一面玻璃镜子而已。

    赵馨沉默片刻,笑着下了一道命令。

    于是不久,吕不韦之前留在各国的商铺中,便有人拿着镜子走入了那几个叫嚣得最厉害的贵族富商们的家门。

章节目录

[基建]我儿秦始皇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小说看看网只为原作者青青小艾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青青小艾并收藏[基建]我儿秦始皇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