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简来宝二人的帮助, 周恪以雷霆之势清扫了晋安府内落草为寇的山匪们,以及在成为溃兵后一路流窜,打家劫舍的神威军残部们。

    整个晋安, 风气为之一清。

    然后周恪面临着一个更大的问题——人口太少。

    百姓们原本就遭遇着天灾的伤害, 每日艰难求生。现在神威军又一通肆虐, 手无寸铁的无辜百姓被祸害到无法生存。

    周恪率人清点户籍人口过后才发现,晋安府下辖七个县, 总人口数才不过两万人。

    甚至于府城作为受害重灾区,人口不超过四千人。这还是当时为了躲避神威军而逃离府城后, 陆陆续续返回的人口。

    至于剩下的一万余人口都是在小县里, 乃至于只是黄册上的一个数字罢了。

    也就是说, 真实人口极有可能更少。

    周恪为此头痛不已。人口发展少说也要几年时间, 又不是说今天要有, 明天就能迎风飞长的韭菜。可偏偏建设晋安府需要大量的人口。

    “大人,我有一计, 或可为大人分忧”,崔耿为了升职加薪,近段时间简直拼尽全力,日日带着周恪的下属泡在府衙熟悉事物。

    这几日,他除了做引路人的活儿, 自然也在拼命思考自己的价值所在。思来想去,只觉得最好的法子就是忧主上之忧。

    “说说看”, 周恪温声道。

    现在正是在府衙早会阶段,沈游派来的行政官吏尚未到达,只能够先由各位大队长顶上。二堂里的椅子上坐满了将领们。

    然而由于绝大部分将领对于民政不是很感兴趣,也想不出什么迅速增加人口的好办法,或者说他们的办法都无法迅速增长人口。什么强制从南越迁移百姓, 什么收拢晋安周围的府的灾民。

    前者极有可能搞得怨声载道,后者由于交通不便、消息闭塞,根本没有百姓知道晋安已经不打仗了,没了土匪祸害,能分到田地好好耕种。

    或者说,他们也没有那么多的人手能跑去周围拉拢灾民来晋安府安家落户啊。

    更麻烦的是,要是真的拉来了晋安府,到时候他们攻下晋安府周围的府县时,这些州府一样缺人啊!

    众人为此格外头疼,一场早会根本没有什么有效建议。只能坐在这里,屁股在椅子上挪来挪去,坐立难安。

    这会子乍然听闻崔耿要献策,在场众人精神一振,虽然不知道是不是废话,可总比干坐着沉默强。

    在场众人目光灼灼看向崔耿,崔耿昂首挺胸,正色道,“试图迅速增长人口,就要先明确我们要的是哪一类人口?”

    好家伙,这就我们我们了,顺杆子爬的还挺快!

    刘三俊笑笑,倒也没揭穿崔耿的小把戏。

    至于其余的将领,纷纷觉得还挺有点意思啊!

    马平泰平日里没话都要找句话来说,更别提是现在了。

    捧场王者,非他莫属!

    “崔兄弟,别卖关子,快说啊!”

    崔耿笑笑,面对着众人催促的目光,直言不讳,“我们需要的是壮年的劳力,尤其是壮年男女。我们完全可以通过荒田开垦和良田复耕来吸引灾民来晋安,类似的还有大灾免去农赋,三年不缴税等等”。

    “这样一来,少说也能够吸引到在闽地艰难求生的部分灾民”,崔耿志得意满的下了论断。

    然后他发现全场鸦雀无声。

    怎么?莫不是被我的聪明才智惊住了。

    马平泰虽说话多,但心地善良,试图在尴尬的氛围中打圆场。

    “荒田免税这种事情是琼州那边的惯例了,到时候先生派来的人自然会处理好的。崔兄刚来,等待久了就知道了”。

    说白了,这个提议毫无建设性。

    由于消息的闭塞,又不是他们打下了晋安府,周围灾民即刻就会知道的。相反的,极有可能要经过一两年的和平发展,晋安府慢慢做大做强了,周围灾民才会涌入此地。

    否则,故土难离,不到万不得已,他们更愿意在自己的土地上艰难求生。

    当年琼州之所以能红火起来,是依靠着当地的灾民起家的。发展了一段时间后才吸引到了各地前来谋生逃难的灾民。

    而晋安府现在连本地人口都要断绝了。

    马平泰的安慰并没有让崔耿的脸色好看一点,他信誓旦旦提个建议,最后发现一点也不实用。或者说,不是不实用,而是见效太慢。

    崔耿一面尴尬,一面又忍不住赞同马平泰的话。晋安府当地人口稀少,保不准外头还流传着晋安府到处打仗这个消息,试图让周围灾民主动投靠未免太过困难。

    与其干等着灾民主动来晋安府,还不如顺手买两个呢!

    等等,既然吸引灾民来晋安府需要太长的时间,那我们直接买灾民不行吗?

    崔耿越想越激动。

    年乱的年代里,一块饼子能够买到一个人都算少了。若是再捎上什么老弱妇孺,保不准一块大饼可以搞定三个人。

    但激动过后,崔耿又冷静了下来。毕竟他刚刚已经闹过一个大笑话了。

    他小心翼翼试探道,“大人,我们可否直接买几个灾民来晋安府?”

    周恪一愣,紧接着苦笑起来。

    他可真是被沈游带傻了!

    整个琼州和徐闻固然有奴婢,但绝大部分是雇佣制的。甚至连百姓服徭役沈游都要付钱付粮。

    像傅越和潘素那样,属于最早一批出自于保密安全考虑买下来的奴婢。沈游早就取消了他们的奴籍。甚至由于两地发展起来,自卖为奴的百姓都少了许多。

    由于雇佣制的大力发展,再加上律法的保护,生死由主子的情况基本绝迹。

    结果他们这帮在琼州待久了的人都给忘了琼州与徐闻之外的世界,人命如草芥,插着草标自卖为奴都未必有人肯要,这才是常态啊!

    反倒是崔耿这个前不久还活在战乱地带的人想到了买人这个骚操作。

    “买人或可一试”,周恪一想到买灾民这一点,即刻就有了可行的办法。

    “崔耿,目前市面上买一个壮年男子要多少钱?”

    崔耿还真知道,在神威军没能祸害完晋安府之前,这地方好歹还有人自卖为奴。崔耿曾经买过一个小丫头,拢共只给了一个薄饼子。

    可那是几年前了。现在粮价飞涨,战乱频频,生民多艰,估计价格更为低廉。

    “大人,现如今年男子约莫需要半斤粟米即肯卖身为奴,甚至有的只需要大人一日管一碗稀饭就行”。

    众人纷纷激动起来,这不就跟赈灾似的,甚至于价位比赈灾花的钱都少。而且壮年男子都只需要这个价位,那么老弱妇孺的价钱只会更低。

    但现在产生了一个新的问题。

    最快买人的方式是直接买晋安周边州府的劳动力,可这样一来这些州府的劳动力就会被迅速抽空。等到周恪跑去攻打这些州府的时候,这些州府的劳动力缺口只会变得更大。

    总不能再从这些州府的周围州府买人!

    等等,周恪笑了笑,保不准还真的可以。反正这些州府也不在他的地盘上,能够挖空敌人的百姓,对于周恪而言简直再好不过了。

    唯一麻烦的是需要解决混杂在灾民中的探子。不过就算是主动来投奔晋安府的灾民,其中一样可能混杂着哨探。

    周恪环顾四周,面对着诸位大队长们若有所思的神情,直接发问,“既然如此,可有人想自荐负责此事?”

    说白了,想买人那也得有人带队去买人啊!

    底下一众大队长们面面相觑,没人想接这个摊子。大家习惯了过军营生活,本来插手民政那都是因为行政官吏还没过来。

    可周恪就坐在上头,要是一个人都不说话,那岂不是让上峰坐蜡了。

    马平泰莫名其妙的同情心又发作了,他正想开口,崔耿当机立断自荐,“大人,草民虽人微言轻,亦愿为大人略尽绵薄之力”。

    真猛士啊!

    马平泰是真心实意赞叹的。毕竟买人这事儿,一看就特别复杂。直接牵扯到了户科、军队、情搜科、医科数个部门,没看见一众大队长们谁都不想接手这摊子事情。

    不过想想也知道了,周恪绝不可能让崔耿独立负责此事的。

    崔耿固然靠着真心实意的引路证实了他对于周恪的忠诚。但无论如何,既没有证明办事能力又没有资历的崔耿是无法统领一支由多个部门组合而成的复杂队伍的。

    先不提崔耿的能力,光是那队伍里的人员就不可能服气一个投降的残兵败将。

    不过崔耿对于外头的惨状和世情倒是颇有经验,极有可能会被放进这支队伍里。至于队伍的领头人选,那估计还有的挑了。

    “这支队伍的情况过于复杂,既然你自荐,那便先充作一个副队”,周恪对着崔耿温和道。

    崔耿已经激动的不行。别看只是一个副队,但这至少说明周恪流露出想重用他的意思。

    他强行克制激动,顾不上旁边胡宏文难看的脸色,赶忙道,“敢问大人,领队是谁?随行人员有哪些?”

    “你尚需等待些许时日,等到行政官吏到来,负责的首领和随行人员均会从中挑选”。

章节目录

这位女文豪,还钱!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小说看看网只为原作者不语忍冬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不语忍冬并收藏这位女文豪,还钱!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