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k href=/r/book_piew_ebook_css/4450/490004450/492873225/20200930164709/css/style.css rel=stylesheet type=text/css />    “翁师傅!”

    一旁的刚毅厉声道:“祖宗之法,焉能轻言废立?各省督抚,援引西洋武器,编练新军,二十年之功,耗费国家多少钱粮?不照样有甲午之败?大清中兴,靠的是道德强盛,靠的是文不贪财,武不畏死,靠的是祖宗法度!你们轻言变法,难道变了就能够超越西洋的列强吗?一旦变更祖宗法度,那就会天下大乱啊!”

    刚毅疾言厉色,一旁的大学士徐桐,同样痛心不已,极力阻止,坚决反对变法,两派再度争执起来。

    不过,这一次变法的声音还是占了上风,最重要的是,光绪皇帝发话了。

    “不用再议了!”

    光绪喝道:“亲爸爸,朕决心已定,无论如何也要试上一试,推动变法,还请亲爸爸勿怪!”

    “皇上,一旦变更祖宗法度,那将要动摇国本的啊……”

    徐桐直接跪倒在地,涕泪横流,抵死都不同意,刚毅同样连声怒斥,阻止着光绪的决定。

    “少荃……”

    慈禧也有些心浮气躁,再度看向了李鸿章,意思是,一旦变法,到底能不能行?

    李鸿章沉声道:“启奏老佛爷,遍观古今中外,变法维新,成功者有之,失败者有之,两汉时期,王莽篡位推行新政,结果身败名裂;西洋法兰西变法,虽然成功,可是首倡者,同样被枪决;至于明治维新,却是真正成功了,日本从一个弹丸小国,国力蒸蒸日上,一发不可收拾。我们推行新政,也未尝不可以一试,现在国事之艰难已经到了步履维艰的地步了,再差还能差到哪里去?大可放手一搏,如果成功,自然是国运昌隆;一旦失败,只要权力、军队还在朝廷的掌控之中,就不怕朝野上下闹出乱子来,我们随时可以中断变法。”

    本来慈禧对于民间要求维新变法的声音一直很抵触,甚至连她最为倚靠的重臣李鸿章也态度暧昧,是以慈禧一直以来对于维新变法的提法很不感冒,标新立异而已,一群读书人,没有任何的阅历,就想完成变法,那是不可能的。

    可是,现在连李鸿章竟然也开始支持变法,使得慈禧的想法一点点动摇了,变法,只要能够保住祖宗的基业,变法就变法,难道这大清的天难道就不是大清的天了吗?谁的拳头大,谁才能够说了算,这天下一天是大清的天下,自己就一天说了算!

    “既然如此,新政之事,就让皇帝看着办吧,哀家也该歇歇了,你们一直说让哀家放手,请皇上亲政,哀家也到了该放手的时候了,皇帝,翁师傅,你们准备就是……”

    “儿臣多谢亲爸爸!”

    “老佛爷圣明,老佛爷圣明啊,臣不敢辜负圣望,这就着手召集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商议对策,尽快拿出推行新政的方案!”

    光绪皇帝跟翁同龢激动异常,张之洞的这封奏折来的太是时候了啊,如果不是罗旭大力招揽人才,对朝廷逼迫太甚,如果不是张之洞全力敦请朝廷施行新政,只怕这一天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了。

    有了慈禧太后的支持与允诺,有了朝中大佬的支持,新政施行已经不存在什么问题了。

    回到了毓庆宫,光绪急声道:“翁师傅,如今推行新政已经是迫在眉睫了,我们应该从哪里入手?”

    翁同龢沉吟片刻,答道:“启奏皇上,想要推行新政,那首先要做的就是有懂得新政的人,如今朝野上下,在京城有康有为梁启超,创立万国公报,与刘光弟、杨深秀等人互为唱和,宣扬新政;在湖南有谭嗣同等人成立了南学会,创立《湘学报》,在上海,黄遵宪与汪康年等人创立了《时务报》,这些人都是精通洋务的人才,想要推行新政,就需要将这些人召入朝堂,制定新政国策才行……”

    光绪皱皱眉头,答道:“翁师傅,单单是这样只怕还是不行,最起码,朕对于新政几乎两眼一抹黑,对于西洋事务更是知之甚少,朕如果连最基本的事务都不知道,那康梁等人即便是上书议定国策,朕也无从判断,无论如何,需要有两个人在朕的身边参赞机要才行……”

    “皇上……”

    翁同龢苦笑道,“这些人大多都是举子,秀才,都是白身啊,没有功名,祖宗成法,四品官员之下,是不能入宫面圣的……”

    光绪一愣,旋即说道:“既然如此,那就下诏,擢选康有为、杨深秀、谭嗣同、梁启超四人为军纪章京上行走,四品卿,以备朕推行新政是咨询国事,翁师傅可以代朕传口谕,命他们抓紧时间,制定条陈,准备推行新政!”

    翁同龢连忙点头称是。

    消息传开,维新**群情振奋,朝廷终于要维新变法推行新政了啊,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仅仅几天时间,康有为召集京中维新骨干,群策群力,撰写了《应诏统筹全局折》,上奏朝廷!

    “具呈工部主事康有为为外衅危迫,分割洊至,急宜及时发愤,大誓臣工,开制度新政局,革旧图新,以存国祚,呈请代奏事。

    窃自马江败后,法人据越,职于此时,隐忧时事,妄有条陈,发日本之阴谋,指朝鲜之蓄患,以为若不及时变法,数年之后,不能立国。……海内震惶,乱民蠢动,顷元旦日食,天象告变,警戒非常,瓜分豆剖,大露机牙,栋折榱坏,同受倾压,同敢万里浮海,再诣阙廷,思竭愚诚,冀裨万一,蒙大臣延询以善后变法大计,用敢冒昧陈露,以备皇上采择焉……

    职译纂累年,成《日本变政考》一书,专明日本改政之次第。又有《大彼得变政记》,顷方缮写,若承垂采,当以进呈。若西人所著之《泰西新史揽要》、《列国变通兴盛记》于俄日二主之事,颇有发明。皇上若俯采远人,法此二国,诚令译署并进此书,几余披阅,皇上劳精垂意讲之于上,枢译各大臣各授一册讲之于下,权衡在握,施行自异,起衰振靡,警聩发聋,其举动非常,更有迥出意计外者,风声所播,海内慑耸,职可保外人改视易听,必不敢为无厌之求。盖遇昧者其胆豪,见明者则气怯,且虑我地大人众,一旦自强,则报复更烈,非皇上洞悉敌情,无以折冲樽俎,然非皇上采法俄、日,亦不能为天下雄也。

    考日本维新之始,凡有 三事:一曰大誓群臣以革旧维新,而采天下之舆论,取万国之良法;二曰开制度局于宫中,征天下通才二十人为参与,将一切政事、制度重新商定;三曰设待诏所,许天下人上书,日主以时见之,称旨则隶入制度局。此诚变法之纲领,下手之条理,莫之能易也……

    其新政推行,内外皆立 专局以任其事:

    一、法律局,考万国法 律公法,以为交涉平等之计,或酌一新律,施行于通商口岸,以入万国公法之会。

    二、税计局,掌参用万 国之税则,定全地之税、户口之籍、关税之法、米禄之制、统计之法、兴业之事、公债之例、讼纸之制。

    三、学校局,掌于京师。各直省即书院、佛寺为学堂,分格致、教术、政治、医律、农矿、制造、掌故、各国语言文字诸科,别以大小,公私并立,师范女学而广励之,其有新书、新艺、新器者,奖劝焉。

    四、农商局,掌凡种植 之法、土地之宜、垦殖之事、赛珍之会、比较之厂,考土产、计物价、定币权、立商律、劝商学。

    五、工务局,掌凡制造 之厂、机器之业、土木之事。

    六、矿政局,掌凡天下 一切矿产,开矿学,定矿则,凡开矿者隶焉。

    七、铁路局,掌天下开 铁路事。,

    八、邮政局,掌修天下 道路及递信、电报之事。

    九、造币局,掌铸金、 银、铜三品,立银行,造纸币,时其轻重。

    十、游历局,掌派人游 学外国,一法一艺,宜得其详,其有愿游学者报焉。

    十一、社会局,泰西政艺,精新不在于官,而在于会,以官人寡而会人多,官事多而会事暇也。故皆有学校会、农桑会、商学会、防病会、天文会、地舆会、大道会、大工会、医学会、各国文字会、律法会、剖解会、植物会、动物会、要术会、书画会、雕刻会、博览会、亲睦会、布施会,宜劝令人民立会讲求,将会例、人名报局考察。

    十二、武备局,掌编民兵,购铁舰,讲洋操,学驾驶,讲海战。

    十二局立,而新制举。凡制度局所议定之新政,皆交十二局施行。其直省藩臬道府,皆为冗员,州县守令,选举既轻,习气极坏,仅收税、断狱,与民无关,故上有恩意而不宣,民有疾苦而莫告。千里之地,仅督抚一人能达于上,而层级十重隔于下,且督抚官尊,久累资格,故多衰眊,畏闻兴作。若督抚非人,下虽有才,无能为治。骤言尽革,其事既难……

    时乎时乎,岂容再误?宗社存亡之机,在于今日;皇上图存与否,在于此时。职之疏逖,岂敢妄陈大计,变乱典章,诚以上为君国,下为身家,心所谓危,急何能择,用敢冒越,竭尽其愚,伏惟皇上少采其言,乾健独断,发愤维新,或可图存。宗社幸甚,天下幸甚。职冒犯圣听,不胜战栗屏营之至。伏惟代奏皇上圣鉴。谨呈。”

章节目录

穿越晚清之乱世枭雄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小说看看网只为原作者挑灯看剑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挑灯看剑并收藏穿越晚清之乱世枭雄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