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话并没有丝毫夸大的成分,如果没有俞燕飞出现,这次载入史册的松锦大战,大明在辽东的军队差点就被清军一锅端了!大明不仅仅是文官集团和宦官集团腐败,连军队也早就腐朽了,虽然大明士兵拼死作战,为国家和民族不惜生命,可一群贪生怕死的将领们,却葬送了两百多年的大明王朝。

    但俞燕飞非常喜欢皇太极的霸气,说得越多情报泄露的越多,将来取胜的把握就越大,看来草原部落同意出兵参加大战,他的心情非常愉快,不知不觉就把底牌亮了出来。

    估计为了宁锦防线这一战,大清动用了几乎所有的战争潜力,十六万军队,已经达到常规征兵的极限了,如果继续加大数量,那就要把老人和孩子也征召入伍才行。

    大明两百多年的沉淀,毕竟有自己的优势,特别是在兵源方面,几万万的庞大人口基数,绝对不是大清这个弹丸之地能比的,如果战时紧急动员的话,以崇祯皇帝对辽东的重视,还有收复失地的心思,大明怎么也能调集超过三十万的军队,这样要是还打不赢,俞燕飞估计自己也该买块豆腐撞死了。

    原来还担心皇太极为了打通宁锦防线,解决兵力不足的问题,会孤注一掷在大清境内进行疯狂的征兵,底盘虽然小,毕竟也有七八百万的人口基数,凑个二十多万人的军队绝对没问题。

    可这样一来,辽东大军纵然取得最后的胜利,也会损失惨重的,清军的战斗力必须要承认,是相当的强悍,特别是八旗骑兵,被誉为历史上最强的骑兵之一。

    现在看起来,这样的担心是多余的,皇太极还是走的精兵路线,并不依赖人海战术。不过,这种方式有个大前提,那就是对手人多势众却不堪一击。换做俞燕飞没来到大明之前,战略运用是正确的,但现在却是足以致命的错误。

    这不是后世现代化高精尖热武器时代,数量的差距会形成绝对优势,历史上清军能够以少胜多大获全胜,追根溯源是因为明军自身原因造成的,将领们不给力加上叛徒频出,士兵再努力也是白费。

    而俞燕飞经过几次小动作,已经逐步消除了这些曾经导致失败的隐患,不惜代价抢先把关内的军队调入宁锦防线的各个城池,更换了松山城和锦洲城镇守的将领,指挥大权一把抓,特别是眼下辽东军队疯狂的集训、更换装备、积草屯粮、加固城池、清理欠饷,和以前相比那是天差地别。

    加上两次偷袭战连连得胜,无论是将领还是士兵,再也没有以前怯敌畏战的心理,恨不得痛痛快快和清军干一仗,把以前失去的尊严和荣誉抢回来,这种情形下,皇太极纵然是孙子在世,也无法扭转必然的结局!

    这次来到科尔沁草原最大的收获,俞燕飞感觉不是什么香艳的狗血剧情,比如说很意外的睡了谁谁谁的女人,哪怕是皇帝或者亲王的老婆,也不过是一时的新奇和兴奋罢了。现在他缺的不是漂亮女人,何况身边已经够多了,这次小玉儿的事情,他真不是有心去做,纯粹是偶然事件。

    眼下俞燕飞想要的是能带给他荣誉和地位,甚至是权力的赫赫战功,以此来完成导演这场大戏的梦想。要想扭转历史的走向,把大明带向辉煌的道路,光靠眼下辽东的大军还远远不够。

    皇太极本来是想请俞燕飞参加晚宴的,打完猎,会有一系列的比赛和表演,大清的御前侍卫中,很多人都是从这种活动挑选出来的。但是这个邀请被俞燕飞给拒绝了,以现在的身份和那些亲王、郡王、贝勒们打交道,显然有些不合适,他深入腹地并且带有重要使命,做事还是低调一点的好。

    再说了,大清在蒙、青、西、新等地方,光是有爵位的外藩就封了三百多个,涉及到了上千人,皇帝前来秋猎,但凡是有点地位的,就要带着儿子、姑娘和老婆前来伴驾,别说他看着这么多人眼晕,就算是皇太极,能认出十分之一就很不错了。

    他摇了摇头说道:“感谢皇上的抬爱,在下只是一介商人,又是大明子民,参加这么高规格的宴会实在不方便。来草原看看心愿也达成了,今天晚上收拾一下行李,准备明天到贝勒府交银子,把一千多匹马赶回宁远城装船运走。”

    皇太极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先生难得开一次口,本来朕也想过多给您一些马匹,如今关内的世道不太平,组建一支骑兵护卫商队,是很明智的做法。只是您也知道,大清的盘蛇驿养马场,前段时间遭到了明军的偷袭,损失了两万多匹马,朝廷只能向草原各部落紧急征调购买,所以贝勒府的马匹也非常紧张,等以后有机会,朕定当重重的补偿您!”

    可惜啊,你也许说的是真的,但这个机会已经永远不存在了,多尔衮怎么可能让你活着回到盛京城呢?反正根据历史记载,你也活不了几年时间了,早点休息一下也好啊!

    俞燕飞笑着说道:“皇上这样说,在下委实有点无地自容,能从草原购买到一千多匹骏马,这已经是破天荒的事情,之前我不过是想买几百匹罢了。有庄妃娘娘出面,肯定是占了贝勒府的大便宜,而且在下应该谢谢皇上才是,据我所知,自从后金成立以来,我还是第一个获得如此殊荣的汉人,说出去也足以自豪。”

    接着说道:“再说,我的目的不是要组建军队,而是成立一支护卫商队的骑兵小队,这些马绰绰有余,要是数量再多了,恐怕就是匹夫无罪怀璧其罪,说不定就被朝廷盯住,一匹马也落不下,还要背负一个罪名。”

    皇太极对这个回答很满意,懂得感恩的人,才是值得信赖的人,他说道:“朕知道先生乃当世之奇人,不敢强留先生,如果大清能够入主中原,朕还是希望先生念在相识一场的份上,能够出山担任帝师,辅助朕治理国家,定当以和硕亲王之爵位相赠!”

    话说到这个份上,俞燕飞也是非常感动,按照大清的规矩,和硕亲王只有皇家宗室的嫡系才能受封,这可是大清王爵的第一等,足见皇太极的诚意了。

    他站起来深施一礼,掷地有声的说道:“皇上既然如此看重在下一介世俗之人,那好,这个赌约我接了就是,假如大清能够攻破宁锦防线,继而入关占据中原,我一定会接受皇上的旨意,全心全意辅佐皇太子成为一代明君,稳定朝野的势态,帮助皇上将基业传承下去!”

    十月二十六日上午,皇太极率领皇族成员、草原王公和在京四品以上大臣,先到太庙告祭爱新觉罗家族的祖先,然后在庄严肃穆的大政殿,举行盛大的典礼,册封皇九子福临为大清皇太子。

    令诸王公大臣行二跪六叩大礼,并颁布旨意大赦天下,各地官府大牢中的犯人,非大逆之罪皆释放出狱,城内八旗人家皆赐以酒肉,皇宫点燃礼炮百姓点燃鞭炮,一时间盛京城炮声不绝于耳热闹不堪。

    俞燕飞坐在万福酒楼的三层,看着窗外的景象,满意的说道:“册立太子大赦天下,多好的事情啊,可惜,叛徒是没有这个福份的,这时候谁还想到,有几家人正在放声大哭呢!”

章节目录

明末大导演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小说看看网只为原作者深蓝的国度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深蓝的国度并收藏明末大导演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