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老板要给火器营增加新式装备,燕文山急忙说道:“老板,您说的很对,鸟铳这玩意遇到下雨天那就是累赘,这燧发枪既然这么好,能不能也配给我们一部分?”俞燕飞笑着说道:“放心吧,等火器作坊建起来都会有的,你的骑兵队组建的怎么样了?”

    燕文山愁眉苦脸的说道:“士兵我可以招募,但战马可是个大问题,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俞燕飞也知道大明的现状,辽东之地还好点,像是江南之地军马,数量的确不少,可是能在战场上使用的军马就少的可怜了。

    他皱着眉头说道:“马的事情我可以请锦衣卫派人到北方大草原来解决,瓦刺部落那边有的是良马,但麻烦的是,这么多马怎么运过来,还有,去哪里找这么多的熟练老兵驯马呢?”

    锦衣卫是朝廷的鹰犬不假,但要说只会栽赃陷害那也是不公正的,作为现如今世界第一大情报组织和暴力机构,锦衣卫密探的数量是以万来计算的,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密探活动,很多人甚至在某个地方潜伏一辈子,都不会显露自己的身份。

    这些人掩护的身份更是千奇百怪,在瓦刺那个地方,做马贩子的人数以百计,这些事情是俞燕飞从资料中看来的。所以只要给出足够的银子,马贩子们就能给他带来源源不断的良马,大草原的马,那可是世界顶级的好马。

    突然间俞燕飞有了一个念头,而且像是大海的波涛一样,发疯般的在心里汹涌澎湃,反正现在是无官一身轻,为什么不到辽东之地去看看呢,那里可是防御后金的最前沿!不,这时候应该叫做大清了,在崇祯九年的时候,皇太极在盛京称帝,改国号为大清,眼下的蓟辽总督正是著名的洪承畴,投降清朝的大汉奸。

    根据史料的记载,洪承畴是明朝的进士出身,就是他差一点把李自成消灭了,最后仅带着十八骑潜入山中,称得上是文武全才了。这样的人只要利用好了,不可谓不是一个助力,因为现在大明朝内忧外患,实在没有精力和能力去对付大清的进攻。俞燕飞知道皇太极的每一步军事路线,关外的几个据点必须要守住,否则事情就要麻烦了。

    如今明朝在关外的势力统称为一关四城,一关指的是山海关,四城指的是宁远、塔山、杏山和松山,丢失了这些地方,就等于是失去了京师的屏障,所以万万不能有半点差错。可现在的问题是,自己手里没有那么大的权力,人家总督总兵也未必听自己一个从五品官员的建议,只能走一步算一步了。

    要是没有这个念头那还好说点,但是有,那就麻烦大了,俞燕飞的心里像是猫抓一样,回到家里就跑进书房写了一封奏章。

    主要内容除了申请在寕波府当地建立火器作坊外,还请求皇帝批准自己到辽东之地购买马匹,并重点指出了那里即将面临的危机,对大清的战略意图做了详细的分析。

    奏章还点出了一个重要的筹码,他此次要运送一批粮食和布匹过去为朝廷劳军。为了保证此行的顺利,特别向朝廷求一个名正言顺的身份,做起事来比较方便。

    没有正当缘由就跑到辽东当然是笑话,他所用的“理由”很简单,为了对付那些无法无天偷税漏税的海商,稽查司需要一支行动快捷的骑兵队伍,数量自然不会太多,总数大约在一千人左右,共需要两到三千匹马。

    要想打动崇祯皇帝可不那么容易,所以俞燕飞给出了另一个强大的借口,为什么要买这么多马呢,因为其中有一批**和母马,鉴于朝廷的军队缺乏良马,顺便为朝廷在寕波府建立一个马场。

    战马问题是朝廷的一块心病,打起仗来骑兵的作用傻子都知道,可现在的事实是,战马越来越少,基本上断了马源。按照大明的规定,以前是官府安排一批农民养马,待遇是免交朝廷的税赋,但后来当官的心太黑,既要养马也要缴税,就逐渐没有人愿意养马了。

    早先的大明国富民强,还没有遇到李自成和张献忠这样的人物捣乱,所以无论是兵部还是五军都督府,也没有认真对待这个潜在的危险。可眼下火烧眉毛了,大家都明白了,但是也来不及了,这就叫做早知如此悔不当初。前方军队嗷嗷喊着要马匹,兵部和五军都督府大眼瞪小眼,谁也拿不出办法来,俞燕飞也知道,他的提议是急朝廷之所急,崇祯皇帝一定会赞同的。

    忙了半个下午,俞燕飞拿着奏章找到了高怀铮,在这个时代飞鸽传书是最快捷的联系方式。即将得到一笔好处的高怀铮二话不说,立刻要人赶紧发走,这段路程信鸽大约要飞九个小时,也就是四个半时辰,所以第二天早朝结束后,高时明拿着这封奏章来到了御书房,毕恭毕敬的呈递给朱由检。

    “现大清叛军对我大明虎视眈眈,极力想要拔除边疆屏障入主中原,一关四城绝对不容有失,然五地虽然互为犄角,却容易被切断联系各个击破,臣身为一介书生本不该谈论军事,但根据臣的推断,叛军匪首皇太极首先要攻击的目标就是塔山和杏山,方法不外乎多点进攻,导致各路军队不能兼顾,蓟辽总督洪承畴等朝廷大将,身负京师安危之重担,却只懂得固守防御,不知道灵活变通削弱对方的实力,以至于形成被动挨打之势。”

    “叛军先攻锦洲,采取长期围困之策略,逼迫祖大寿将军求援,蓟辽总督洪承畴必然领军前往,驻扎松山,准备开始决死一战,然对方必将在松山和杏山之间驻军,切断洪总督的粮道和归路,形势危矣”

    “边关将士缺衣少粮,难以支撑长期的防御战,臣斗胆请求万岁爷批准前去辽东之地购买军马期间,从浙直地区运送一批粮食,发动商户捐献一批布匹,为我大明将士贡献一份心力”

    朱由检一边读一边点头,满脸都是欣慰的神色,这些话算是说到他的心坎里了。在皇帝和文武百官的心目中,塞外的大清是大明朝最大的威胁,陈清扬此举,算是正中要害了。看了好久朱由检才把这张奏章递给高时明,兴奋的说道:“时明啊,你也来看看人家陈清扬写的这份奏章,天纵之才也,他自谦说一介书生不懂军事,可朕看他就是个难得一见的帅才!”

    高时明仔仔细细看了一遍,不由得叹道:“都说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这话一点也不假,陈清扬一介举人,竟然能够对辽东局势看得如此透彻,不愧是陛下重视的人才!万岁爷,虽然他对战局的分析都是猜测,可根据锦衣卫发来的密报,出现的可能性非常之大!能够主动为朝廷建立马场,为辽东将士送去粮食和布匹,实为我朝忠良之臣也。”

    朱由检随即说道:“传朕的旨意,着陈清扬过完年立刻启程来京,朕要授予他兵部尚书衔,加锦衣卫指挥使衔,赐尚方宝剑临机处置一切,有先斩后奏之权,以钦差大臣的身份代替朕巡视辽东之地,并主持那边的战局一段时间,他说的很对,只会防御的人必定挨打,那就让朕看看他的本事!”

章节目录

明末大导演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小说看看网只为原作者深蓝的国度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深蓝的国度并收藏明末大导演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