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两百万两白银的数目的确是很惊人,可如果借用陈清扬对佛郎机商团的影响,还有曹家该给的回报,这件事情也不是不可能做到的!韩文熙心里做如此打算,他真的很心疼这个位置,关键在于细水长流,每年商团和大明商人的孝敬银子,除了给司礼监几位位高权重的太监,还有一部分上交内库,余下的分到手也有好几万两呢!

    韩赞周有点恨铁不成钢的说道:“文熙,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你逼着陈清扬为了你向商团开口找银子,他的心里会怎么想?曹家能拿出这笔银子不假,你以为那家子人就是好惹的?你以为东林党那些人就没有反击的能力了?”

    随即说道:“陈清扬出面不要紧,不过是个举人的身份各方都能接受。可你代表的是我,一旦出面做这件事,就变成我和薛国观的正面冲突了,到时候收不了场,司礼监和内阁必然是两败俱伤的结果,小不忍则乱大谋!”

    俞燕飞接到韩文熙派人送来的信,很快就赶到了媚香楼,结果一听到居然是这样的事情,惊得目瞪口呆不说还当场失手摔碎了茶碗,茶水溅了李香君一裙子。

    两百万两白银是天文数字不假,那也要分对什么人来说,他如果想凑出来的话,两大商团外加曹家,手里的资源足够用了。可让他难以接受的是,这么多银子只买了个从五品的官职,这尼玛的也忒贵了吧?

    韩文熙苦笑着说道:“清扬兄,我也知道这件事情让你很为难,但这个职务给以后海外贸易带来的便利和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所以为了长远的利益,绝对不能让别人抢走。两百万两银子是很多,可江南一带富商也很多,用银子居然可以买到从五品的朝廷命官,还是大大的肥缺,这笔账很划算,愿意做这种交易人怕是不在少数!”

    然后说道:“更深的原因在于,谁要是替朝廷解决了当前的难题,那必然会得到万岁爷的器重,司礼监的高公公也会另眼相看,有了这两位撑腰,那以后在大明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未来前途不可限量,封侯拜相顺理成章,所以这也是一次难得的机遇。”

    说完这席话的时候,韩文熙想起义父韩赞周的告诫:“陈清扬如果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凑齐两百万两银子,那你就要好好结交他了,此人绝对是能够封侯拜相的角色,不会在这个位置上待很久,等他走了市舶司提举的职务还是你的。”

    他的回答是:“我觉得陈清扬不过是运气好,先是遇到了薛国观对付曹家,又凑巧借了司礼监的势,要不然那些勋贵们早就让他在大牢里生不如死了,敢截他们的胡,不死也要扒层皮的。”

    韩赞周说:“你要记住一件事情,这个世界没有那么多的运气和巧合,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人家的成功是因为先前的努力得到了回报,你当了这么多年的市舶司提举,也接触了那么多的商团,怎么就不见你搞点动静给我看看?不要不服气,不如人家就要承认,找那么多的借口干嘛,再这样下去以后你会吃大亏的。”

    俞燕飞也知道韩文熙说的有道理,通过这件事情的确可以得到皇帝的注意,甚至还能够得到召见的机会,毕竟这时候能为朝廷为老朱家输送两百万两白银的人,几乎是不存在的。

    京师的大臣们如果愿意倾家荡产帮助朝廷,就是两千万两银子也不是难题,但这么高风亮节舍小家顾大家的行为,无论是勋贵集团、文官集团和宦官集团,都不可能做出来,就是有这个心也不敢这样做!

    大明的董事长崇祯皇帝,是个生性多疑善于猜忌的主,见到银子可能只是高兴一时,估计用不了多久是要找后账的。按理说公司给的薪俸并不高,你们那里来的这么多银子?绝对是贪污来的,绝对是挖了公司的墙角,于是按照老朱家的逻辑,卸磨杀驴恩将仇报的事情就随手做出来了!

    俞燕飞虽然有举人的功名,可关键在于他不是官员而是商人,贪污受贿的说法和他不沾边。加上和海外商团的关系良好,又得到曹家的帮助,做成了这件事情体现的也是个人能力,是对大明和朱家的耿耿忠心,崇祯皇帝再多疑也不会那么无聊。

    李香君倒是觉得很开心,她对自己的男人有着近似盲目的信心,此前和海外商团一笔丝织品交易,就赚了十几万两银子,在她的眼睛里这是一个不可能的奇迹。从一个小小的举人,平步青云直接当了从五品的市舶司提举,有名气有地位有财富有权力,这样的男人才有资格把她娶回家。

    屋子里沉默了好一会,李香君不敢打扰思考中的俞燕飞,只是很温柔的给他的空茶碗添满了茶水,男人要做决策的时候,是不能受到别人影响的。韩文熙也很有耐心的没有说话,无论是谁遇到这种情况,都需要认真的掂量一下,成功了有无穷的好处,可要是失败了呢,后果不仅仅是严重那么简单,估计会是致命的危险。

    但现在的问题在于无论陈清扬愿不愿意,这个职位是非接不可,司礼监派遣到江南的三大太监可谓同气连枝,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市舶司提举虽然级别不高,可毕竟握有实权,也是补充内库收入的重要来源,连皇帝都颇为关注,在这种情况下被别人抢走,他们还有什么脸面在江南混?

    俞燕飞把手里的茶碗放下,平静的说道:“这是韩公公给我的一次难得的机遇,也是梦寐以求的绝好机会,我自然没有拒绝的道理,文熙兄,这件差事我接了,从明天开始就着手凑齐那二百万两银子。”

    韩文熙既然找上门来,也就代表着事情经过了三大太监的确认,当然没有转圜余地了。江南能够拿出这么多银子的富商的确不少,但这些人缺少和海外商团沟通的渠道,更无法理顺市舶司和大明商人们的关系,遇到那些背景强大的商船,这种人估计只有尿裤子的份。

    三大太监盼着能在自己手里把市舶司的职能完善,建立良好的税收制度,但这种事情不可能交给别人做,怕的就是请神容易送神难,人家做出成绩来赖着不走,他们只有哭的份了。如今的他,勉强算是司礼监的旁支,而且是最为合适的人选。

    韩文熙听到这个答复后大喜,说道:“陈兄,如今朝廷的形势万分危急,参加平叛的几路将领都在向万岁爷告急,再不发军饷恐怕军中哗变,你要尽可能把时间提前。”接着说道:“咱们都是兄弟,有些话我不瞒着你,司礼监虽然是我们的后台,可内部也不是铁板一块,几个秉笔太监各有各的算盘,如果被别人抢在前面,咱们的功劳不免减弱了很多。”

    对这样的说法俞燕飞非常赞同,既然已经决定做这件事,那肯定是要把结果发挥到极致,否则还不如不做。大家都在抢夺这个功劳,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

章节目录

明末大导演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小说看看网只为原作者深蓝的国度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深蓝的国度并收藏明末大导演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