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岁蝗灾,今岁又是蝗灾,而且赫然来势汹汹,要说作为一县父母官的崔韪之,自然早已焦头烂额。关于如何应灾,朝中至今都是众说纷纭,力主捕杀的当朝宰相姚崇看似占了上风,已经派出了捕蝗使到各地监督捕蝗,然而,反对的阵容却更加强大。不但同为宰相的卢怀慎认为捕蝗有伤天和,朝中不少大臣都是争相反对。据说汴州刺史倪若水更是态度强硬,竟力拒朝廷派出的捕蝗使!

    所以,即便没有崔俭玄的那句话,他本也打算死马当做活马医,见一见这个送上门来言捕蝗事的京兆杜陵杜十九。此时此刻,坐在书房中的他看着门前竹帘被人高高挑起,继而一个年约十三四的布衣少年被人引进门,当即仔仔细细打量了一番来人。

    和年纪略长的崔俭玄相比,这少年郎身形瘦削,衣着与其说是简朴,还不如说略显寒酸,脚上那双黑色布鞋看上去都洗得有些发白了。然而,对方却没有如大多数世家子弟面见长辈上官时恭谦地垂头低目,而是从容与他对视,更让他惊异的是,对方竟是在上前之后长揖不拜。

    崔韪之自然不会计较这些,微微皱了皱眉,随即直截了当地问道:“你便是杜十九郎?便是你为了捕蝗来见我?”

    “不错。”

    杜士仪一踏进门便发现,崔韪之身后垂着竹帘,其中人影晃动仿佛还有人在。然而,他此刻也无心理会这高门女眷是否有如此偷窥客人的习惯,索性开门见山地说道,“今日登封县城的坊市之内,几家粮店米行都是顷刻之间便说存粮告罄高挂停牌,百姓无不怨声载道,如再不全力捕蝗,今岁加上去岁蝗灾,登封县境内将是飞蝗漫天,今秋绝收!所以,今日我冒昧来见明公,便是自告奋勇,请担捕蝗之事。”

    这一次,原本还有些漫不经心姑且听之的崔韪之一下子坐直了身子。他目不转睛地盯着杜士仪,老半晌才沉声问道:“你是说,你愿意担当捕蝗之事?少年郎,此等大事,你可知道干系?”

    “明公所言干系,我自然尽知。蝗灾不但伤农,倘若放任不管,也不知道乡野会多出多少饿殍,所以我虽势单力薄,但仍愿意勉力一试!”

    为了应付朝廷的查问,崔韪之那捕蝗的告示发出去好几天了,别说民间百姓应者寥寥,就连差役们也大多互相推诿不肯担责。眼下这么一个突然冒出来的杜氏子弟竟然肯承担如此重责,他在又惊又喜过后,很快又冷静了下来。

    “杜小郎君还请坐下说话。”含笑请其落座,又命人上了桃浆,他这才目光炯炯地问道,“杜小郎君既然自陈是京兆杜陵人氏,缘何却愿意来揽下登封县的捕蝗?”

    “不瞒明公,我一度身染重疾,所以舍妹将我带来嵩山求医。如今得天之幸大病痊愈,我便一直住在峻极峰山脚。得知去岁蝗灾才过,今年又是飞蝗害民,以至于谷贵伤民,拿着钱都买不到米面,我今日方才进了县城来,却发觉所见比所闻更加严重,所以不敢坐视!”见崔韪之稍稍为之释然,杜士仪便加重了语气说道,“而且,不是我危言耸听。今岁已经不再仅仅是需要全力捕蝗,而是需要全力治蝗,否则极有可能明年飞蝗又卷土重来。如此连年往复,赤地千里,便是了不得的大事了!”

    此话一出,崔韪之登时心中咯噔一下。然而,还不等他佯作不以为然地撂下一句危言耸听,却只听帘后传来了另一个声音:“你说飞蝗治理不当会连年往复,此事可有什么凭据?”

    听到里头那个清亮的声音,杜士仪看了一眼不做声的崔韪之,便镇定自若地说道:“蝗灾最盛于夏秋之间,因百谷即将成熟,于是最为伤农。而飞蝗若是依附草木生子,一旦秋冬暖而蛰藏过冬,则极有可能在来年二月三月再发蝗灾。汉书有载,安帝永初四年四月,六州蝗;而永初五年三月,又是九州蝗。后一年却不比前一年四月成灾,而是三月已成灾,便因蝗子是去岁之种。如今去岁今岁都是飞蝗漫天成灾,焉知倘若今年灭之不尽,治之无法,明年还会复发?我虽不才,但哪怕只是为了一己生计,也愿意尽绵薄之力!”

    尽管刚刚问话的是崔俭玄,但此时此刻,崔韪之也已经被说动了。他这登封令是前年上任的,倘若去年今年连发蝗灾之后,明年还要再折腾这么一回,就算他是清河崔氏名门著姓子弟,也必然要受到牵连。就在他最后犹豫之际,耳边又传来了杜士仪的又一句话。

    “朝堂民间多有人云,蝗灾乃失德所致,捕蝗于事无补,反伤天和,不如祭祀八腊庙,抑或用善政驱蝗出境,明公想必也听过诸如此类的话。可是,倘若真的从人言祭祀了八腊庙,又行了善政,飞蝗却依旧肆虐不休,那明公失德二字才真正是坐实了!蝗患猛如虎,倘若明公不弃,我愿一力承担此事!”

    “好担当!”

    此时此刻,后帘一动,杜士仪就只见一个比自己年长几岁的少年背着手大步走了出来。然而,他的目光在其柔美俊朗的脸上反复扫了几次,却依旧觉得其人雌雄莫辩,一时不禁愣住了。

    崔俭玄却没理会那么多。他一脸兴致盎然地盯着杜士仪,突然笑吟吟地说道:“去年去长安,我还听说樊川杜十九江郎才尽命悬一线,那时候就想,不过少了一个能做几首诗的神童而已,不足挂齿,没想到今日相逢,却是要刮目相看!”

    说完这话,他就转身对崔韪之拱了拱手道:“七叔,我向你讨个情,准了杜十九郎所请如何?反正这对七叔你又没什么坏处,捕蝗使下来也有个交待。”

    自己的话都被崔俭玄给抢着说了,崔韪之只能干咳了一声,随即笑容可掬地说道:“好,既然杜十九郎有这样的决心担当,那此事我便交给你了!县署上下的差役尽归你调派!”

    “多谢明公!”

    眼看此事已成,杜士仪不禁在心里舒了一口气。然而,他正要告辞之际,却不防那崔俭玄又开口说道:“七叔,如此大事,我也跟着去观瞻观瞻,若有什么进展或是干碍,也好随时禀报于你。杜十九郎,你可得让我瞧瞧你的真本事!”

    崔韪之目瞪口呆地看着崔俭玄反客为主,硬是拉了杜士仪一块出去,好半晌才醒悟过来。恼火的他一捶身下坐榻,正打算唤人去把这个任性的族侄叫回来,可他张了张嘴,最后还是没有出声。

    崔俭玄特意从东都洛阳到登封县来,可不是为了探望他这个族叔,更不是为了到嵩山求神拜佛,而是奉了其祖母齐国太夫人杜德之命,打算去悬练峰那位赫赫有名的隐逸高士卢鸿那儿求学!不过,崔俭玄看似一表人才,却脾气古怪,平日出口就常常得罪人,更不喜读书,最讨厌吟诗作赋,眼下必然是借着杜士仪那提议趁机拖延而已!

    “算了,又不是吾家儿郎,他要掺和也是他的事……”崔韪之喃喃自语了一句,随即便让屋子中随侍的一个僮儿叫来崔圆,随即低声吩咐道,“你过几日亲自去东都永丰坊送个信。就说十一郎眼看登封飞蝗成灾,因京兆杜陵杜十九谏我捕蝗,一时意动,也跟着忙活去了!记住,其他话不要多说。”

    杜士仪被崔俭玄热情地拉出门后,话也还没来得及说上一句,这看上去宛若女子的少年却突然松开了手。见其懒洋洋抱着手站在一旁,不但不复起初的热络,而且满脸看好戏的架势,他也懒得去思量那许多,等崔圆进屋之后又匆匆出来,满脸堆笑地说听候差遣,他便请其把县署差役都召集了起来。然而,足足一刻钟之后,站在公堂前头的他看着面前那稀稀拉拉无精打采的七八个人,即便事前有所预计,一颗心也不禁为之一沉。

    果然,一听到杜士仪竟是从县令崔韪之那儿揽下了捕蝗的事,众差役你眼看我眼,最后,还是起初为杜士仪通报的那中年差役陪着笑脸站了出来:“杜小郎君,不是我等推诿不肯尽力,实在是这事情……这事情难办啊!去年兴师动众也不知道花了多少人力物力捕蝗,结果最后的收成连糊口都不够,今年田间农人都索性撂开手了,到八腊庙里头祭祀祈福的倒是不少!更何况,就连朝中也有不少人说是此事伤天和,这捕蝗下的力气越大,大家都怕遭天谴啊!”

    “原来是因为担心违天和,遭天谴。”顿了一顿之后,杜士仪便微笑道,“倘若因为这个,你们大可不必担心。本人京兆杜陵杜十九,原本已是大病缠身的必死之人,由舍妹带我到了这嵩山嵩阳观求医。然而,医药尚未求得,我却因为舍妹心诚,得冥君庇佑,先君托梦,因而再续寿元得见天日。我可以安安稳稳过自己舒心日子的,如今不过是为报冥君恩德,这才揽下捕蝗之事。”

    见一众差役有的惊讶有的狐疑,显然不能尽信,他便含笑说道:“你们要是有谁不相信的,大可去嵩阳观拜会太冲道长求证,问问我是否不药自愈!总而言之,我既然敢揽下此事,若有天谴报应,自然由我一力承担!你们若是害怕的,明日可以不必前来,若是不怕的,从明日开始,就跟着我去田间地头!我可以在此担保各位,灭蝗之后不但无事,更有额外回报!”

    站在杜士仪身后的崔俭玄原本无所事事地东张西望,可听杜士仪自陈大病痊愈的经过,又听到其说一力承担天谴报应,最后甚至许之以丰厚回报,他的眼睛渐渐就瞪大了。等到眼看着杜士仪大步往县署外头走,他突然若有所思地对着旁边侍立的一个从者勾了勾手指。

    等人近前,他便低声吩咐道:“你去嵩阳观打听打听,这杜十九郎说的话究竟是真是假!”

    !

章节目录

盛唐风月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小说看看网只为原作者府天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府天并收藏盛唐风月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