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推荐:本书最快更新网站http://www.yunlaige.com 或者百度输入 云来阁】

    胡彬说此一顿,又抬眼看了看一脸沉默的杨忠,愧疚道:“请杨兄原谅,兄弟我虽然明白方副使的处境,但在下忝为一军统领,不能拿手下弟兄们的性命开玩笑,望杨兄给予理解。”

    杨忠虽然不愿就这么轻易放弃,但明白自己不是驾船行家,在这件事上无权指手画脚,以免误人子弟。既然对方把困难危险都挑明了,自己也不能再固执己见,何况刚才就是因为考虑不周,才导致九名部下惨遭横祸,如今更不能强迫别人跟着重蹈覆辙。想到这儿,他喟然叹了口气,起身一个长揖:“在下感谢胡将军的救命大恩,岂敢再有奢求?既然水上无法拦截,就烦请将军把在下等一种人等送到江北,方佐尉是我们的兄弟,我们发过誓言,不管如何栉风沐雨,都要不离不弃。”

    胡彬走过来轻轻拍了拍杨忠的肩膀,安慰道:“杨兄放心,天亮后我会即刻带队进入老灌河水道搜索。而你们上岸后可以径自去找广陵城守将-振威校尉赵胤,我听说你们曾和他有旧。到时候咱们一个在岸上,一个在水里,给那些贼人来个瓮中捉鳖。”

    夕阳西下,当最后一抹余晖渐渐远去的时候,江面上也逐步褪去了金灿灿的光晕。但紧挨着江岸的京城建康,却是华灯初上、霓虹阑珊,繁花似锦的夜市正慢慢显现出绝美艳丽的丰姿。其中,最为雍容大气的当属位于城池中心的皇宫,金碧辉煌的台城。不过在今天晚上,以往沧海汉篦的舞榭歌台却全然没有了声息,而原本静悄悄的议事大殿上却是灯火通明亮如白昼。高官贵戚们锦衣华服,恭恭敬敬地分列两班。帝国名义最高统治者,年幼的皇帝司马衍穿着与其年龄毫不相称的冕冠衮服,就像一件道具,安安静静地摆在金銮宝座上。阶下离他最近的一位大臣,年纪说老不老,蟒袍玉带、黑须飘飘,看上去倒颇有些仙风道骨的意境。只是,殿中所有人都是皱眉蹙额,神色凄苦,包括那位少不更事的小皇帝。

    “舅舅,哦不庾爱卿,苏峻和祖约二贼公然造反,朕为此心急如焚、寝食难安,望您和诸位公卿大臣早些拿个妥当的应对方案,平灭二贼,以分朕忧。”司马衍按捺不住,将脸转向自己那位神仙模样的宰相舅舅,学着大人的口气奶声奶气地说道。

    “陛下勿忧。”面对自己的外甥皇帝,庾亮恭敬地深施一礼,“目前尚未得到江北传来的塘包,想来二贼还没赶回各自驻地。臣已经督促江防各地循路严加搜捕,不得怠慢。但为了以防万一,臣特请陛下颁旨,吩咐各地驻屯兵马从速进京勤王,拱卫皇城,防止事态生变。”

    司马衍点点头,却没有说话。宝座后面,帘子遮隔处传来一个清澈婉转却不失威严的女声:“丞相不愧为国之股肱,所言甚是恰当。如此就依丞相之言,着中书舍人立刻拟旨吧。”

    “谢陛下,谢太后。”庾亮再次躬身行礼,刚想退下,忽听身后一个宏亮大气的男声响起,“陛下请慢拟旨,微臣有本启奏。”

    司马衍一惊,抬头望去,只见一个高大如铁塔般的粗壮身影立于阶下,心下顿时感到一阵没来由的恐惧,瘦小的身体也不由自主地哆嗦了一下。

    “桓桓爱卿有何事要奏?”

    桓温瞥了一眼站在前面的庾亮,把手中的象牙笏举高,朗声道:“启奏太后、皇上,方才微臣前来大殿议事之前,得到江防巡营禀报,北府兵水军胡彬部,今日下午离开了江心洲水寨,沿江向西去堵截苏祖二贼的归路。”

    “咦,有这等事?”帘后传来了庾太后惊诧的疑问,随即有些不满地说道:“北府兵虽属新近补充的非正规乡军,也要遵守国家法度。不管出于什么目的,没有调兵虎符,岂可擅自行动?”

    “回禀太后、皇上,胡彬部倒并非擅自行事,他们手中持有丞相府的手札,巡防官兵特地检查过,没有越权。”桓温回答道。

    此言一出,庾亮立刻成为了太后皇帝和一众大臣的目视焦点,他尴尬地耸了耸肩,躬身奏道:“启禀太后、皇上,臣鉴于北府军组建时间不长,战力薄弱,为不影响其在水陆各处协同训练的课程,所以特地将兵符借与了下属,允许其便宜行事,避免因繁文缛节耽搁军务。另外,也可让北府兵有能力应付突发不测,多多发挥作用,减轻巡防营负担。”

    “嗯,丞相深谋远虑,非常时刻自然要事急从权,此举无有不妥。”庾太后满意地点头说道。

    庾亮刚松了口气,不料桓温再次举起象牙笏,朗声道:“启奏太后、皇上,那胡彬一听到反贼叛乱,便迅速赶赴国难,可谓社稷之干将。只是后面的战斗情形实在令人费解。根据他回给太尉府的塘报,上面说敌兵船坚砲利,骁勇难挡,我部拼尽全力仍无法取胜,不得已之下,只得偃旗息鼓稍事休整,固守待援,以便养精蓄锐来日再战。微臣愚钝,实在看不明白。胡彬麾下水军足有六条船、近千名兵士,而苏、祖二贼只有一艘船,三百名侍卫。力量相差如此悬殊,却为何战他不下?微臣为此斗胆分析,或者是北府军实在孱弱不堪其用,或者是得了某人授意,故而”

    桓温话音未落,庾亮便怒气冲冲打断道:“驸马都尉,如今形势危急,你不思退敌之策,却还在此滥发诛心之言,攻讦本相,阁下到底安得是什么心思?”

    桓温笑道:“丞相不必忙着对号入座,在下只是觉得此事蹊跷,联想到前些日子有人在朝堂上曾大言不惭地为反贼祖约请授封号,并信誓旦旦地保证其对朝廷的忠诚,在下更是觉得个中缘由很不简单,令人不得不起疑心。”

    “你血口喷人,老夫矢志不渝忠心耿耿,此心日月可鉴”庾亮气得浑身发抖,正要竭力为自己辩解,却听帘内轻咳一声,接着传出太后的侬侬软语,“二位卿家不要再做无谓的争执了,北府兵本就是为缉匪捕盗设置,战力有限,他们不是久经战阵的反贼的对手。二位卿家还是消消气,先听听他人的建言吧。”

    接着,太后转向右班,向光禄大夫卞壸问道:“哀家听闻苏峻贼子的水军十分强盛,一旦他们倾巢而出,可以轻易地封锁长江。哀家还听说只有荆州水军方能与之抗衡,目前他们在哪里?”

    卞壸道:“回禀太后,陶侃都督的水军尚在当涂渡口,离京城约五百里开外。”

    “怎么回事?陶都督的荆州军一直停在原地未动吗?”

    庾亮慌忙道:“启奏太后,臣在刚得到二贼反派的讯息时,便致书给了庐江刺史温峤,要其即刻让开航路接应陶侃,并与荆州军合兵一处,迅速赶来京城助战。”

    “哦?丞相的动作可真快啊,与当初说什么忧虑西陲甚于历阳,要求温刺史不得越雷池一步的那位,简直判若两人啊。”桓温不咸不淡地说道。

    庾亮涨红了脸,狠狠瞪了桓温一眼,冷哼道:“此一时也彼一时也。陶侃和苏峻水火不容,本相担心其一旦带兵来京后会与苏峻起冲突,酿成兵祸,所以命人阻止。但现在情况不同了,反贼势大,正是荆州兵为国效力之时,本相当然要无条件放行。”

    本书首发来自17k小说网,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章节目录

山河泪之仁者为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小说看看网只为原作者羌笛怨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羌笛怨并收藏山河泪之仁者为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