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铁匠的儿子才七岁,平时能干的很,这么小已经能帮着自家老爹拉风箱了,力气很是不小,要不是年纪不到阿玉规定的上山打猎最起码九岁的年龄,他估计早就跟着阿玉上蹿下跳了。这样的孩子能有什么急症?

    疼的打滚那是铁匠夸张的说法,在父亲眼里,孩子任何一点不舒服都能被放大无数倍,吴家小子这个时候正是冷汗淋漓,身子滚烫,浑身发抖的症状,阿玉把了脉,也许是感受到有人靠近,或许是一时间有些清醒,吴家小子微微睁开了眼睛,正好看到阿玉严肃的脸色,下意识的说道:

    “阿玉哥,难受。”

    说起来,他们家也是秦家的佃户,租种了阿玉家十几亩地,就是喊一声少爷都是可以的,可是谁让秦家大伯从来都是穷苦人呢!陡然炸富,心里上还没有转过弯来,也不许人家喊他老爷,倒是因为这里成了新的小村子,镇上给了个村子的编制,就叫秦家村,秦家大伯边自然而然的成了村长,也是,谁让即使分了房子分了地,这一片依然是秦家田地最多呢!

    于是乎,秦家大伯成了村长,阿玉自然也不能自称少爷,也不习惯称什么少爷,就这么按着年纪被孩子们喊着哥哥,当然对于这个称呼阿玉也觉得不错,最起码听着自在也亲热。

    吴家小子醒了,阿玉忙开始询问病情:

    “别怕,阿玉哥在这里呢!没什么大不了的,我问你,我压你这里,你觉得疼不?”

    “不疼。”

    吴家小子摇着头,然后细细的又自己感受了一下,随后说道:

    “阿玉哥,难受,就是难受,没力气,发软。”

    听到这里,阿玉松了口气,脸上都带着笑了:

    “小子,没事,你啊,这是吃撑了,涨出来的毛病,一会儿喝点汤药就好了,歇着,阿玉哥家里就有药。”

    他的话似乎有魔力一般,那小子听了,脸上也露出了腼腆的笑容,带着一丝的羞怯。而吴铁匠听到这里也明白了,身上也放松了下来,他就这么一个宝贝儿子,他媳妇又正好不在家,若是出了什么岔子,那等着媳妇,闺女他们回来,自己还不得被埋怨死!别看吴铁匠力气大的吓人,看着粗犷的很,可人家愣是个怕老婆的汉子,这不得不说是个奇葩。

    吴家小子的病真个不是什么大病,怎么说呢!就是因为以前,长时间是不饱饭,肠胃一直都是处于饥饿状态,导致了他的身子上肠道一直处于弱症。而到了新地方,住了围屋之后,跟着阿玉他们找到了不少吃的,有时候还能分到肉吃,一下子成了顿顿的饱饭了,变化太快,没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肠胃受不了了,导致了消化不良,食积胃滞,引起肠胃失常,偏偏正巧前几天阿玉他们上山,他靠着力气大,跟着去挖了个陷阱,得了个兔子,回来大大的吃了一顿肉食,这一下好了,暴饮暴食,让这病症一下子爆发了出来。

    当然小病是小病,可是这样的病症若是不及时处理还是很容易变成大病,甚至影响到生命安全的,阿玉是什么人!那是差点变成神医,或者说是名医的人,最然最终没有当上,但是这样的小病,那是绝对能做到用最简单的方法,治好最严重的情况的,像是这样的状态,那更是不用说,简单的一碗红糖姜水,就成了阿玉的第一剂药方。

    然后就是鸡内金,也就是鸡胗里头的黄皮,阿玉让跟着来看热闹的三郎回家去拿了过来,用火烧成了灰,合着水,又灌了一碗下去,没有一会儿,吴家小子的肚子就开始咕噜噜的响了起来,这是已经开始消化的声音,有了这个声音,那这就基本化解了食物淤积的病症。

    看着吴家小子脸色渐渐好转,阿玉想了想,转身回家去取他的笔墨纸砚,那是大伯在知道阿玉会认字写字之后,去镇上买的,虽然都是便宜货,但是这已经是整个村子里十六户人家里唯一的一套了,端的是稀奇,平时大郎他们都是只能看,不敢摸的。

    阿玉写了一副补中益气汤的方子,想想不对,有去自己晒制药材的地方看了看,理了理,十几样的药材,能用的居然只有三种,想想这寻常最常见的病症需要的药材,他觉得也许,自己也该多准备一二了,今天是吴家小子,明天又会是谁生病?这里什么都好,只是这路实在是难走了些,基本上一到晚上,你是别想出门了,就是白天,要走过几处山坳什么的也是不断的需要兜圈子,这走出去,比地图上的直线距离,最起码远了三倍,若是这么一算,合着离镇子,就有六七里地了,还是山地,没有一个时辰,那是别想到地方,这样的速度,要真是个什么急症,估计什么病都给耽误了。

    想到这里,阿玉索性又重新拿了一张纸,写上了家里缺少的药材,还有些必要的东西,拿着去了铁匠家,合着三两银子递给了铁匠。

    “这是药方子,吴家兄弟的病还要吃上几剂汤药,只是我这里药材不足,缺了好些,吴大叔帮着走一趟吧,把药材都买回来,回来后我自己配,这样能省下不少的银钱,也正好帮着我准备些药材,常用的东西总是多备着些的好。”

    看着那方子,那银钱,吴铁匠眼泪都要下来了,他那里敢收这银子,哪有大夫看病不收钱还倒贴要钱的,可是他不拿,这手里也拿不出什么银钱来,这可怎么好!

    阿玉看他的样子,就知道他的心思,想了想,然后说道,

    “是了,我还要买书去,这样,明儿我和你一起去,正好去镇上买些药罐什么的,这都是必要的东西呢!你怕是一时也不知道要怎么买,至于这药材钱,吴大叔,以后你家采了药材送到我哪里顶账就是了,自家人,不用这么计较。过几天我还要麻烦你呢!给我打上一套炮制药材的工具。”

    有来有往,不占人便宜,也不随便给恩惠,这让吴铁匠心里舒服多了,觉着自己不是接受救济,也不是被施舍,而是相互帮忙,相互需要,他心里敞亮啊!忙不迭的点头。

    “成,明儿我喊你,要驾车不?你家那牛车我替你赶,这附近赶车可要些本事,你还小,怕是不如大叔我熟悉。”

    “哎,说好了,今儿让吴家兄弟好好睡一觉,晚上吃点稀粥就成,明儿抓了药,喝上两天,保证还是生龙活虎的。”

    阿玉替吴铁匠家看病这么一会儿的功夫,这阿玉会医术的事情已经传得围屋里头所有的小院都知道了,不管是不是空闲,每家几乎都出了一个人,一个个都挤在铁匠家院子里看着,当看到吴家小子好了些,阿玉又这么仗义的垫药材钱,给邻里方便,一个个都喜笑颜开,什么都没有家里附近住着个好大夫更让人安心了。身体健康有保证啊!

    第二天一大早,就摸了三十两银子藏到身上,带着凑热闹的大郎他们和吴铁匠赶着牛车去了镇子。既然自己来了,那么这东西自然是一次性买齐全的好,不管自己是不是能通过申请,就是什么都不变,自己还能待一年呢,有些事情还是要做的。

    到了镇上,阿玉没有先去药铺,也没有去书店,而是先去找了丐帮的人,他想知道小宝的近况,这个时候,小宝不知道到了京城没有?是不是到了宫里了?最重要的是,他希望能看到小宝还是按照原本的轨迹,能得到康熙的友情,让他在宫里的日子好过些,至于别的!他说不上来,什么鳌拜,什么天地会,老实说,和他真的没什么关系,他也不怎么在意,热血青年?好吧,也算是吧!可是他再热血,似乎也没有想要和那些注定没有什么结果的组织勾搭的**。

    丐帮的人看到阿玉也是很欢喜,他们也得到了阿玉传授的毛翁鞋的制作方法,最近正商量,到了秋天,去收些芦苇和芦花,甚至还有人想着是不是用芦花做些被褥填充物,好让丐帮的一些老人暖和些。

    清朝的丐帮和宋代的真心没法子比,穷多了,也许是这个时候,当乞丐的人太多,抢了他们不少的市场份额的缘故,就是那些个头头日子都不怎么好过,更何况是下头的人了,扬州那里,要不是阿玉家提供的房子,用武力护送做交换,他们也没有那么好的房子住,至于这里的,那更不用说了,还继续在土地庙歇脚呢。

    看到丐帮的惨样,阿玉似乎想起了当初的那个快脚马,忍不住又给出了一个主意,让他们学着自己,在那山脚上找地方盖土胚屋子,既不显眼,又不怎么花钱,像是他们进镇子的那条小道上,那都没人住,靠着城镇也不远,找个被风的不显眼山坳,搭个大些的屋子,估计官府都不稀罕找你要地基钱。再不成这附近山洞也有,你找个干燥的地方,过冬还是可以的。更省钱!

    虽然是回归山顶洞人的生活,可是这样不花钱的过冬,确实是让这些乞丐们很是心动,他们只想到了乞讨吃饭,却忘了他们还能住山洞,靠着打猎吃饭,他们是武林大帮,即使会武功的只有小半,可是也足可养活大家伙儿一个冬天了,等到春夏,大家在出来过寻常的日子,也不是不行的。

    阿玉总是在不经意的改变着别人,他自己还一无所觉,也不想想,这么一来,丐帮减少了损耗,实力只怕有要开始恢复了,更或者,当他们学会了隐秘的好处,也许以前各处能找到的丐帮分舵也将变得神秘起来,这真心说不上好还是不好,反正阿玉自己肯定是能找到的,这么几个位面和丐帮打交道以来,他对于这些人已经有了本能的分辨能力。

    阿玉进镇子采购药材可不想直接去药铺,他不是零买,而是想着自己在家弄一个中药柜,把常备的药材都存上一些,免得以后时不时的还要折腾,这样的采购,他自然希望找到药材批发商了,而这样的人怎么找,找谁,就需要丐帮提供线索了。

    丐帮的人一听阿玉的要求,眼睛噌的就亮了,其中一个年纪不小的老头凑到阿玉身边,很是振奋的询问阿玉,他们村子里谁是大夫!当三郎口无遮拦的,带着一定的骄傲,说起自家阿玉哥的本事之后,阿玉觉得自己需要仰天长叹了,没说的,只怕自己以后就要成为人家丐帮免费的大夫了。

    倒不是丐帮的人请不起大夫,凑凑银钱看个病其实不难,可是关键是他们是武林人士,常常会有些什么刀伤之类的,属于相对比较敏感的病,就和现代社会出来一个枪伤一样让人侧目。

    有了阿玉这么个有交情的,有关系的大夫,还是能在一个村子里明目张胆的开个小药房的大夫,他们能不欢喜吗!只怕以后这附近几十里范围内的丐帮人士都将成为阿玉的客户了。

    果然,那几个丐帮的头头商量了一下,立马决定,以后阿玉的药材他们负责采购,阿玉只要负责开清单就成,就是药钱也由他们出了。记上账,以后丐帮人看病就从这药材钱里慢慢的扣就成。

    你说丐帮吃亏?怎么会!阿玉家的村子才多少人?一年能看几次病,出去多少药材?不用说还有他们自己采药的习惯,这真要算起来,还真是说不上谁吃亏呢!

    阿玉听了,想了想,也点了点头,能让他少出银子总是好的,再说了他总是需要丐帮帮忙的时候多些,外头的消息之类的,他基本上全指望着丐帮了,也不可能和他们划清界线,既然扯不干净,那他们来求诊自己自然也不能拒绝,在这样的情况下再收些好处也没什么了。

    阿玉很直接,立马就请丐帮帮着在京城多照看小宝,若是有什么消息,请一定送过来,若是小宝有什么危险,也请在顺手的时候,帮一帮。都是老相识了,想来他们都不会让丐帮吃亏的。

    拜托了这些琐事,又给了他们自己药材需求的清单,阿玉这才起身去了药铺,进货是一回事,可是吴家小子目前马上要用到的又是另外一回事儿,总要先把他的这一次药物先配齐了才好。

    卖了些药材,阿玉又采购了好些的东西,大大小小的药罐子就买了好些,还有他早就想买的书籍,除了简单的可以开蒙的三字经之类的,就是医书,《本草纲目》是一定的,另外还有其他一些买得到的医书,他都想好了,他们这样没有什么背景,没有什么后台的人家,即使以后家里的孩子们都学会了识字,写字,这考科举还是不怎么值当,还不如当个大夫好呢!不愁吃穿,还能挣钱。这世上为了功名,弄得家业败落,一事无成的人多的是!他可不想这老秦家以后毁在书呆子子孙身上。当个杏林世家也是个不错的选择。名声也好,地位也好,都是不差的。

    买了书本,之后自然就是文房用品了,家里笔墨纸砚虽然有了,可是只是可怜的一点,既然自己以后要治病,那么有些东西就要齐备,其他都好说,都能凑合,唯有纸张是不能少的,阿玉曾想过,光绪年间,芦苇也成为了造纸的材料,自家芦苇不少,是不是自己造纸,这个本钱真心不多,可惜想想那些繁琐的工艺,立马断了念头,还是老实些买了用吧,他也不指望这个东西挣钱,何必这么折腾呢!现在竹纸也不贵,毛边纸更是便宜的很,三五十文就能买上一大卷,就他们家这稀罕的写字人数,这一大卷,他都能用上好久了。

    你说什么?家里人认字?拜托,你不会先在地上写啊!不成还能用树枝在沙盘上些呢!这都是穷苦人家常规的做法,流行着呢!都不用人教的。

    买了自己要买的东西,看看一边看着书店里那些弥漫着墨香的书籍眼睛充满着渴望的大朗他们,阿玉想想,又多买了几支写大字的笔。都是自己兄弟,条件总要比其他人好些,弄上笔,沾着水在桌子上划拉,也是练字的好法子。

    阿玉不缺钱,可是这精打细算的本能却以让他总是用最实用的方法去考虑开支,不过就是这样,那几个家伙听到后,也欢喜的不行,有一支笔,这对于他们来说,就好像是多了一件了不得的宝贝一样。至于正紧的写字!老实说他们自己都没有信心,也不敢奢望,如今他们连认字都够呛呢!

    山里出来一趟不容易,阿玉索性又采购了些生活用品,什么布料啊!油盐啊!米粮什么的,针头线脑之类他不明白,自然就不管了!哦,是了,还少了黄豆,他大伯都想着继续磨豆腐的,黄豆怎么能少!

    晃晃悠悠中,阿玉他们结束了一天的采购,终于准备回家了,清风徐徐,山林中传出的鸟鸣让阿玉心里分外的安宁,他这时候真的希望上头能允许他多待些时候,这个时候的空气,环境,比起现在不知道好了多少,他总觉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才算是真正的舒坦。

    秦家村的围屋的高大围墙慢慢的出现了,就在一片绿油油的田地中间,这一片地,总共开出来四百一十三亩。听着似乎少了好些,毕竟当初可是按照五百亩算给阿玉家的不过事实是,这每一亩都比外头多了一点,虽然细看看不出来,可是若是真的较劲这么一量,这里估计就要有五百多亩了,算算那大大的围屋的面积,总计下来,怎么也有六百亩,这要是传出去,让那些划地皮的官吏们脸上不好看不是!人家阿玉可是很善良的,所以就成了这么一个数字,甚至那些芦苇荡,阿玉写近秦家地契的时候,都写成了泥潭地,这样一来,这些在官府账面上就成了不能算面积的地盘,不管是大是小都没有了问题了,至于阿玉家把这地方索性给了大家自由采摘蔬菜的地方,那更是成了这地无法获利的直接证明。多好的人啊!绝对是想官府所想,急官府所急,让官吏们绝对的不用操心。

    这四百多亩地,分出去了三十五亩给了各家,剩下的基本上都直接分给十五家分家直接佃了,那些没有分到地,后来投靠的人家多些,原本的老邻居因为有了自家的地,就少些,反正秦家自己是没有种,倒不是他们偷懒,他们有牛两头,要种也是很方便的,不过阿玉看着大伯身子也不是很好,家里四个小子,也不能完全当成年人用,索性就全分了出去,只留下最近的一亩地,种些蔬菜,也只是为了自家吃起来方便些,毕竟他们还有野菜,还有芦苇荡里的东西能补充餐桌,实在没必要受罪,阿玉如今是情愿把牛借给各家使用,也不自己种了,反正到了秋天,就是收的租子,也够他们吃喝了,愁啥!

    其实真说起来,他们还是有很多事情可做,比如大伯想着磨豆腐,家里还要硝制皮子,要打猎,大伯还学着阿玉的法子,在河边下篓子钓鱼,家里养着鸡鸭,如今还有两只羊,有驴,有牛,单是这些牲口就够大伯忙乎了,阿玉还要当大夫,要炮制药材,都是活儿啊!

    阿玉看着田里看到自己回来,一个个直起身子笑呵呵的和自己打招呼的村民们,一面回应着,一面想着其他的事情,比如要让木匠做个药材柜子,比如他要人帮着多编制几个晒药的萝筛。

    阿玉脑子转的正欢的时候,突然听到了有人和大伯说话问询的声音,好像是什么买牲畜棚子的事,这才抬起了头,好像他是有什么事情疏忽了呢!

章节目录

[综武侠]和武侠主角同在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小说看看网只为原作者风雨琉璃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风雨琉璃并收藏[综武侠]和武侠主角同在最新章节